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同志,醒醒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昨天新闻里播报,年仅29岁的武汉女医生夏思思在抗击疫情一线战斗多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经救治无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永远的成为一位天使了。

我很骄傲生长在一个伟大的国度里,回想自己度过的三十年,马斯洛提的五需求里,好似一出生就站在了第三需求上。没有挨过饿,人生中遇到重大疾病或危险总是有人挺身而出。

得益安稳的环境,使我从十多岁就可一边听着老师的教诲一边思考我是谁,要去哪等谜样的问题。

父母生来淳朴,觉得只要学习成绩过得去,娃子就不需要操心,即使小学一年级开始吸烟,二年级去游戏厅,四年级早恋…直到初中要留级了也没去想过娃子是哪里出了问题。再长大一点会找母亲说一些梦想追求之类的话,得到的总是一句没有耐心的快去写作业。在他们眼里仿佛除了学习别的都不是什么大事。

记得初中有一次发高烧,全身酸痛。起床后给母亲说带我去医院看看,她瞬间就爆炸了,边扔给我一盒感冒药边吼道:"吃了赶快上学去。"那天在上学的路上自己哭了一路。从那时起,在遇任何事都习惯自己去琢磨思考。

没人指导,总是会专牛角尖,经历很多无谓的波折。可是养成了思考的习惯。为什么要活着变成了之后十多年一直深思的问题。与我当然迷茫,也困惑。不过在正真独立的第五个年头里想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儿时的电视机里总是播放着一条广告:一个人坐在火车上看窗外的风景,跟着一段旁白:“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再长大一些看了一篇蔡澜的文章,讲的是坐一次飞机飞行的时候遇到一阵抖动。身旁的人吓得闭眼,握拳,祈祷,他仍就淡定的看着杂志。后来飞机安全着陆,身旁的人问:“你死过吗?怎么刚才一点不害怕?”蔡澜笑着说:“我没死过,但我活过。”

前不久抄了一些每天都在起舞的尼采的名句,其中有一句是: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你最终要失去它。

如今三十岁,和众人一样很普通。所以经历过的事想必与大家相似:有个对我好的姑娘初二没读辍学和一个小流氓订婚了,初中的玩伴有三个后来吸毒了,高中的同桌被骗去传销了,上大学后,一个特别好的哥们酒驾出车祸去世了,大学门口的河真的淹死一个人,舍友的对象的舍友被前男友杀了,一个胖子考1000米猝死了,有个学长答辩没过跳楼了…我自己可能就是抑郁过那么一阶段…

种种过后,每天都在庆幸自己还能坐在窗前,远眺,思考。接触的信息越多,越觉得活着应有以下3种态度:

1.对生命的认识应像道家:终要离开,淡定一些。

2.与他人相处时表现的像佛家:身外之物,豁达一些。

3.和自己独处时应用儒家:时不我待,努力一些。

但是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大部分人用知足常乐掩护自己的不求上进,每天浑浑噩噩但却自我感觉良好,特别的(盲目)乐观。可知道乐观若不是由悲观(努力)转变而来,那它充其量是盲目。

悲观不见的是一件烦人的事,等变得乐观以后,才能拨云见日,会感叹人间值得。这应是每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即使这个过程痛苦如淬火加工,如凤凰涅槃。少了这个过程你至少失去一半生命。

同志,同志,别睁着眼睡觉了,快点醒一醒。

愿所有人都觉的人间值得,且不枉此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