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诗歌鉴赏题答案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3分) 答: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答:

9.(1)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如仅抄写开头两句,未加说明,得1分)

(2)清幽静谧(清静),以动衬静。(2分,每问1分)

(3)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3分。“心境”1分,直接写心情2分,间接以景写情2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日 暮①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与颔联有什么内在联系?(5分)

▲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5分)

▲ 9.(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则使人从寂静而冷清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为颔联发出“江山非故园”打下铺垫。(2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日 暮①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与颔联有什么内在联系?(5分)

▲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5分)

▲ 9.(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则使人从寂静而冷清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为颔联发出“江山非故园”打下铺垫。(2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

⑴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6分)

⑵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9.答案:(1)吞、醉。(2分)吞,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1分)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1分)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2分)(2)用典、借代(2分),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2分)

一、(10分)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⑴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4分)

⑵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一、⑴(4分)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2分)(乐景的介绍为1分,作者的感受为1分) 【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⑵(6分)①惜春之情(1分)。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1分);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分)。 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1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分)。 ③故国之思(1分)。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1分),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1分),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2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暮春 南宋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1) 因“一春憔悴有谁怜”而“怀家”欲归,又说“别来此处最萦牵”,联系全诗看,诗人在词中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2)“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试从不同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七.(1)全词伤春更是伤己(感伤2分);寄寓了诗人漂泊之感(1分),思乡之愁(1分),自怜(惆怅)之意(1分),牵挂之情(1分)。

(解说:在思乡痛苦的煎熬中,憔悴而惆怅自怜,又加重思乡之情,同时写出了一种飘零之感,羁旅之愁。客居他乡时间长了,客居之地又成了新的牵挂之

地。表现了作者欲去又流连、不去更思归的难以割舍的复杂心情。) (2)从听觉、视觉上写春雨和烟柳,(1分)来烘托凄凉心境。(1分) 寓情于景。(1分)借空濛的景色表达不舍的离情。(1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

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

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5分)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答:

答: 9.(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2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3分)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1分)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通郁结心头。(2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南宋] 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阳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作此词时,作者住在浙江湖州。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美好情境?请作简要分析。(4分)

▲ ▲ (2)全词如何围绕“闲”的心绪,发出怎样的感慨?(6分)

▲ ▲ 9.(1)①动静结合(1分)。② 借月色迷蒙、疏影斑驳和豪英坐饮、流水无声、笛声阵阵来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3分)

动静结合:碧空中,月色迷蒙;花丛中,树影斑驳(静);午桥上,豪英坐饮(动);长河中,流水无声(有动有静);杏花里,笛声阵阵(动)。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

(2)从洛阳旧游到现今偏寓江南(湖州)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2分);从昔日与豪英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2分);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