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命题到阅卷,高中生必备的两种思维模式

2025-04-22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来源:超然客

现行高考依据的是“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凸显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彰显素质教育的鲜明导向,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

高考重在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常常存在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其关键是不能对所学所知进行迁移运用,这与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重知识的理解和体系的构建,而对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训练不够有关。

仔细分析,学生在备考中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审题不够细心。

(2)信息捕捉不敏感。

(3)理解题意不够透彻。

(4)解题思路不太清晰。

(5)答题思维不够缜密。

(6)书写格式不规范。

(7)答题步骤不够完整。

(8)题型一变就慌乱。

真正的学霸,是具备命题人思维与阅卷人思维的。他们就像是战场上拥有特殊装备的战士,在考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总能披荆斩棘、战无不胜。

01 命题人思维

“命题人思维”特指命题人在考试试题或试题命制过程中呈现或隐含的内在逻辑,所考查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所揭示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所遵循的命题原则,所体现的命题思想。好的学科试题尤其是高考试题通常都有较高的思维含量,是命题人在命题思想的指导下,遵循命题的基本原则,在试题命制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是思维方法、思维品质与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的有机融合。“命题人思维”既包括试题本身隐含的思维,也包括试题命制过程中命题人的显性思维。

当我们面对一道题目时,脑海中会瞬间产生一种思维认知,这就像是一颗种子,在解题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这种初始的想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解题的走向。若恰好与命题人的思路相符,解题便会顺遂,就像小船在顺流中航行;反之,则极有可能出错,犹如逆水行舟。在日常刷题时,培养多问“为什么”的习惯至关重要。每一个题目都是一座宝藏,不能对题目中的任何条件掉以轻心,这是塑造“命题人”思维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做题、刷题还是阅读,每一道题都是我们思考的素材。对于每一道题,都要深入探究其背后所考查的知识点,如同挖掘宝藏般仔细。当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后,更要反问自己,这个章节可能会衍生出哪些题型,又会有怎样的设问方向,就像一位精明的商人预测市场趋势。超然客公众号

长期坚持这种思考方式,随着时间的积累,命题人思维便会逐渐形成。此后,无论遇到何种题目,都会本能地去揣摩其考查的知识点。哪怕是前所未见的新题、难题、偏题或怪题,也能通过推测命题人的意图,找到解题的关键。当解题陷入困境时,不妨把自己代入命题人的角色。若自己是命题人,会考查学生哪个知识点?此知识点是否属于主干内容?会从何种角度设问?为何这样设问?它又能考察学生的何种能力与素养?当这些问题明晰后,解题思路也会随之清晰起来,仿佛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那些在考试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大多都有研究真题的习惯。他们从真题中挖掘规律、探寻做题套路,就像探险家在古老的遗迹中寻找神秘的符号,从而对考点和题型了如指掌,强大的“命题人思维”使他们成为令人羡慕的“考试型选手”。

基于命题思维的教学就是以学生的“痛点、难点”为突破口,从学生迫切期望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愿望出发,以试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站在命题人的角度看试题、品试题、命试题,从试题本身或试题命制过程中的“命题思维”中感悟学习的根本要义,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学以致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考试成绩的同步提高。

02 阅卷人思维

想象一下,自己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每天需要在电脑屏幕前连续工作8小时,那是一种高强度的视觉和精神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答卷最能让人赏心悦目呢?

对于文科类试卷,尤其是主观题和作文,它们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就像一幅艺术作品有多种解读方式。这时,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潦草的字迹,没有涂改的痕迹,这样的答卷会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如同清新的春风拂面。即便答案可能没有完全切中要点,但凭借认真端正的态度,阅卷老师也会酌情给分。所以,如果暂时在知识掌握上有所欠缺,不知从何处突破,不妨先从练字入手,这或许是打开分数之门的一把小钥匙。

而对于数学等理科试卷,阅卷老师关注的给分点主要有三个:条件转化,即将题目中的条件准确地转化为代数式的过程,这是解题的基石;公式定理,也就是题目中涉及的公式和运用定理的部分,这是解题的框架;结果,包括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这是解题的目标。除此之外,一些解题步骤是可以省略的。理科答题最重要的就是条理清晰,让阅卷老师能迅速明白解题思路,就像为阅卷老师铺设了一条平坦的道路。

学习的核心在于“有技巧”的重复。先牢记知识点和答题套路,在考试时能够熟练调用并加以优化,这就像士兵熟练掌握武器的使用方法。

要知道,除了那些用于选拔顶尖人才的超难题,大部分考试题目不过是我们平时所学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变形”,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但万变不离其宗。

天赋异禀的同学或许花费的时间较少,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只要方法得当,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并多花些时间去重复练习,同样能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拥有命题人思维和阅卷人思维,就如同为我们在考试的征程中配备了强大的武器,向着成功的彼岸奋勇前行。

03 答题过程中的技巧

技巧一:拿到试卷通读一遍

首先拿到试题,要通读一遍,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高考在发卷后五分钟内不能答题,考生应先检查的名称、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一定要听清监考提出的要求及更正错误之处。

接着将试卷浏览一遍,了解试题结构、题型、分量,当读到熟悉而有把握的试题时,应暗示自己,这里可以得分,树立信心,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吃力的试题上。

若通读全卷后尚未到答题时间,则应认真完成大题的审题,最好将试题多读几遍,语文科目可以先看一下作文题目,因为在前面的答题过程中,可能灵机一动,好的作文立意就有了,要及时写下来。

技 巧二:避免“分秒必争”

一般考生为了赶快做完试卷题目,于是就分秒必争,做完一题之后,马上做下一题。虽然时间对结果影响很大,但是这种不妥当。因为回答一个问题的思考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其他的问题,必须让头脑冷静下来。

为了以新的思考模式去回答下一题,就必须暂停5秒钟,在心中暗示自己“又顺利解决一题”,同时认真地读下一道题,使头脑改变思路,这种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浪费时间的做法,实际上却是在节省时间。

技巧三:实在答不出的问题,干脆放弃

“弃卒保帅”,答不出的题,磨半天也是徒劳,放弃它,而在会做的题上确保高分,才是高考获胜的战术。那么如何决定是否放弃呢?有经验的老师认为,决定放弃的时间是每道题所分配时间的三分之一。假如,每题有10分钟的解答时间,如果碰上该放弃的题目,大致做题约3~4分钟,仍然觉得无从下手即可决定放弃。

不过要强调的是,放弃并不是不作答,下文阅卷老师的套路中会有介绍:遇到不会的题怎么抢分。

技巧四:想不出答案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

拐个弯解决问题,例如:在写英文时,如果想不出“直抒胸臆”要如何译成英文,就可以应用这个,“直抒胸臆”→“说话直接”,结果就能顺利写出句子了。像这样,只需改变角度,就能简单解决束手无策的问题。

无法答出问题时,还可预先列举与问题有关的一切条件,再配合需要来确认问题,将这些条件以各种角度来进行检查,也许能找到解题的“钥匙”。

技巧五:答案不要只在脑中做比较

考试时一紧张,有些东西就会变得难以确认,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妨把答案都写下来比较,写 成文字之后,每一个字都直接刺激眼睛,再以是否顺眼熟悉作为基准来判断,把握会比较大。

技巧六 :做不出来继续答下一个题目

一旦遇到难题无法再继续下去时,应暂时放弃,先做其他的题目比较理想,但是在做下一题时,先在做不出来的题目前做一个记号,可把题目所包含的信息要点和你已经进行的思考写在草稿纸上,下次再重新检查时,可节省重新阅读该题内容的时间,省去了重复的思考。

技巧七:突然忘记时千万不要慌张

考试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本来某个题目记得很清楚,可是突然什么也记不起来。这时切记不要慌乱,可以放松一下,也可以想想该项内容在书的哪一部分,这部分又有哪些等。这样的回忆会使你茅塞顿开。

技巧八:抓住答题要点,不必赘述

有的考生答题时惟恐答不全,于是就把许多有关联的答案都“堆”到卷子上。其实论述题、简答题是按要点给分的,只要答案中反映出该题的要点,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所以答题时要抓住中心问题,再拟出答题提纲,然后简单地一挥而就。

这样既能得高分,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技巧九:举棋不定时,坚持第一印象

考试中常会遇到一题有几个答案,而自己又不能肯定哪个是正确的情况,这时应选择先想到的那个。

接触一道题后想到的第一个答案往往是我们因长期练习而产生的本能反应,选择它,正确的概率会相对大一些。

技巧十:先审题后落笔,先思考后回答

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间,没有弄清题意、题目所包含的全部信息以及所问的问题就急于下笔,结果答题出错或答非所问;或者看到题目与以前做过的题目类似,不认真思考就给出答案,其实题目的条件、问题、考察的角度已发生变化;对于一些答题,要先理清答题思路,再开始答题。

记住:稳扎稳打,欲速则不达。

技巧十一:检查试卷时,要变换思路

采取另外的方法论证答案,同时要自信,不要无端怀疑自己,将原来正确的答案改掉,匆匆忙忙另做一套错误的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