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校作为我国“最好大学”的代表,是无数学子追求的目标。然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985高校在招生时都会优先照顾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通过2024年各省份985高校本省生源的比例数据,来看看事情的真相!
从数据可以看出,本省生源占比较高的985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57.1%)、中山大学(49.7%)、华南理工大学(49.4%)、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46.3%)、浙江大学(4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0.5%)。本省生源占比较低的985高校有:国防科技大学(5.2%)、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4.7%)、中央民族大学(3.7%)、中国农业大学(7.2%)、北京师范大学(6.3%)、北京理工大学(7.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1%)、。
按省份来看,985高校本省生源占比最高省份为浙江省,其次是广东省。而本省生源占比最低的是北京市,其次是湖南省。
浙江只有浙江大学一所985高校,本省生源占比高可以理解,毕竟省内没有第二所985高校了,如果不多招一些本省生源,其他外省的985高校面向浙江的招生计划又少,那就太吃亏了。可广东明明有3所985高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尚未作统计),为什么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本省生源比例那么高呢?难道是地域性保护和广东学子太“恋家”?
实际上,不排除地域性保护和“恋家”的因素,但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本省生源之所以那么高,还有“难言之隐”。
第一,外省名校面向广东投放的招生名额少
广东是高考大省,近几年参加高考人数仅次于河南,别看广东的985、211、“双一流”高校的数量均碾压河南,但是广东的录取率却低于河南,河南考生考入清北的机会更是广东考生的2倍。
究其原因,在于外省名校面向广东投放的计划招生名额偏少,很多985、211高校面向河南投放的招生计划有上百个,给广东的却只有几十个甚至十几个。
所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这样的广东名校,为了满足本省考生读名校的需求,只好增加本省招生人数和比例。
同时,教育部为了均衡录取率,也允许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突破部属高校本科招生时原则上本地生源比例是不能超过30%的相关规定。
第二,冷门专业面向本省投放计划招生名额多
别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在广东省鼎鼎大名,在外省的知名度其实不算太高,报考的竞争并不是很激烈。
加上作为综合性大学,两校的冷门专业比较多,以中山大学为例,护理学、考古学、农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都属于冷门专业,外省考生报考的意愿比较低,如果大量投放到外省招生,可能会遭遇招不满的尴尬局面。
而很多考生却因为出于对本省名校的“信仰”和较低的录取分数,从而选择报考两校的冷门专业。
这样一来,两校面向本省投放的招生名额就多了。
总的来说,无论是北京、湖南等省的985高校本省生源比例低,还是浙江、广东等省的985高校本省生源比例高,都是政策倾斜、教育资源分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国范围内招生录取的相对动态、相对公平,并不是单纯的地域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