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南歌子 来源:教育本色
一
时下,很多家长朋友感叹:教育子女很辛苦,付出很多,孩子并不见进步。
虽然我们知道,大人的爱是最无私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
但是从教育的功用角度,我们还是要问:是呀,为什么大人付出很多,孩子还是“涛声依旧”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点得思考,大人的教育是否指向唤起孩子的内驱力呢?
二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内驱力才是孩子成长的核心动力。
只有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才能达到自律、自学、自立。
不然,只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大人徒增辛苦而已。
激发孩子内驱力的方法有很多,单是一个“夸”,如果注意一点方式,也能夸出来。
三
夸过程,少夸结果。
就像孩子学跳绳,从跳一个就绊脚到能连续跳五十个甚至更多。
比起一句 “跳得真多”,不如说:“这两周你每天早起练习,绳子甩得越来越稳,脚抬得越来越有节奏,这份坚持太了不起了!”
当孩子知道努力的每一步都被看见,就会相信自己有改变的力量。
四
夸努力,少夸天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有的孩子擅长运动,有的孩子喜欢阅读。
当孩子在运动中取得进步时,我们可以说“你每天练习跑步,速度越来越快,这份坚持很可贵”,而不是简单地说“你真有运动天赋”。
夸努力能让孩子知道,通过自己的付出可以变得更好,从而更有动力去提升自己。
天赋是本自具足的,不用夸就有。比如夸“这孩子真漂亮”,只会增加对方的虚荣心。如果换一种方式,夸努力,比如“这孩子真讲究,出门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漂漂亮亮的。”那孩子下次就注意了,收拾得干净、漂亮,才是受欢迎的。
五
夸要具体,少空洞。
空洞的“你真棒”“你真厉害” 就像随手撒的糖果,孩子尝不出甜味。
试试这样说:“今天写作文,你用‘像撒落的星辰’形容萤火虫,这个比喻特别生动,老师看了肯定眼前一亮!”
具体的夸奖,能帮孩子把优点变成可以复制的行动指南。这部分之前写了很多,不再赘述。
六
夸就是要求,夸就是期望。
当我们夸奖孩子字写得好时,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要继续保持这样的书写态度;夸奖孩子准时睡觉,就是在要求他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夸奖孩子自觉,就是希望他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用大人过多操心。
所以,夸奖不是随便说说,而是要让孩子明白我们的期望。
反过来,再举个例子。一个孩子上课喜欢讲话。我们希望他上课认真静听,可以记录他一节课的说话次数。下一节比上一节说话次数哪怕只少了一次,我们也要拼命夸、使劲夸。如此多次“正向刺激”,孩子自然知道上课不随意说话才是正确的,慢慢地能在课堂上管好自己。
七
当然,夸也需要智慧。
比如,面对上课吵闹的学生,叫过来之后,可以先夸他“性格活泼,大胆敢为”,让他感受到我们的认可,然后用 “但是”引导他:“但是,如果在上课时能和大家一样安静,会更受同学喜欢,也能学到更多知识。” 这样的夸奖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指出了改进的方向。
有朋友调侃:在动车里追跑打闹的“熊孩子”,我们也得夸他“活泼可爱”?这样的孩子至少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家庭中父母缺少意识,没有事先进行教育;一种是家庭父母没有树立威信,讲也不会听,“熊”惯了;第三种是孩子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我们假设是动车里旁的乘客,像第一种,可以先夸,后用“但是你们这样跑来跑去,会影响叔叔阿姨休息哦!”;第二种,建议让乘务员或乘警来解决;第三种,也是可以先夸,再用“但是……”的。上面这三种,如果后面有父母支持尚可,如果护短的话,那可能还得另外办法。
八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认可、被鼓励。
作为家长和老师,要用智慧去夸奖孩子,夸过程让他们懂得努力的意义,夸努力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夸具体让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把夸奖变成要求和指引。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夸着夸着,孩子的正能量得到了加持,内驱力得到了激发,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阳光,充满自信,勇敢前行,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