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力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中,市教育和体育局锚定目标、摆开架势、击鼓奋进、同题共答,紧紧围绕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目标,盘活优质资源,持续深化改革,促进内涵发展,着力缩小教育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绘就“共富共美”新画卷。为展现全市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特推出“建设学在攀枝花‘阳光教育’品牌,奋力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攀枝花开放大学(市社区大学)
积极探索“社老”融合新路径
一、基本情况
2019年7月,攀枝花开放大学增挂“攀枝花市社区大学”牌子,增加社区教育及社区教育指导工作职责。挂牌以来,学校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探索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打造居民朋友圆梦的校园、温馨的家园、健康的乐园、创新的智园,以教育普惠推动知识共享,有效解决了以往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兴趣课堂“一座难求”及各类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率不高、供给不足的问题,发展成为攀枝花市民朋友“家门口的社区大学”,为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注入强劲精神动能。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社老体系“两张网”
推动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有序发展。通过编制《攀枝花市社区大学建设标准(试行)》《攀枝花市县(区)社区学院建设标准(试行)》等建设标准,助力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等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的系统化、标准化建设。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印发工作提示函、加强实地指导等方式,协同提升试点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建设工作实效,切实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学习渠道。
搭建“1+5+X”老年教育网络体系。通过创建“1+5+X”线下教育模式即“1”指以市社区大学为龙头,开办精品班、示范班;“5”指以三区两县(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为依托布局社区试点班;“X”指联合优质社会教育资源如市文化馆、市三线建设博物馆等建立实践基地和校外教学点,合作办学开办特色班,形成以社区大学为主导、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共同创新发展的格局,促进老年教育资源下沉到社会需要的地方,真正实现“把大学办在社会中、送到家门口”的教育目标。
(二)下好资源整合“一盘棋”
按“一室多用、校社同步、资源共享”原则,改扩建学校本部现有办学场地,增设多功能室和活动大厅,升级改造音乐教室、舞蹈教室、书画教室等教学场所,添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分支持社区学习中心巧妙利用活动空间,整合辖区内单位、企业、商家等资源,推动优化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服务模式;创新合作机制,成立攀枝花市社区教育(资源)联盟,制定《攀枝花市社区教育(资源)联盟章程(试行)》,授牌四家联盟成员单位,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三)构建教育教学“新格局”
1.开设线下教学班。开设内容涵盖文化素养、生活技能、健康养生、兴趣爱好四大类型,包含书法、国画、瑜伽、摄影、民族舞、爵士舞、声乐器乐、声乐合唱、时装模特、健身球操等具体课程在内的线下教学班。通过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增设班级助教(班长)、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
2.拓展“第二课堂”。支持教师组织摄影、国画班级学员外出参与采风、写生等课程实践;组建时装模特表演队、健身球操表演队和声乐合唱团等兴趣社团;鼓励支持学员参加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各类文艺汇演、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
3.举办“游学养”活动。聚焦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围绕“游学养”模式路径、线路设计、课程建设、教育服务四个主要方向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专项活动方案,遴选建立学校“游学养”项目机构库,设计特色路线,招募参与学员,组织开展活动。2025年3月,以“探寻古渡遗迹 感悟成昆精神”为主题在仁和区拉鲊开展第一期两批次乐龄游学活动,共100名学员参与活动。
(四)发挥师资队伍“大动能”
一方面,通过考核聘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且具一定知名度的社会贤达能人加入社区大学教师队伍。同时,充分动员在职教师、教培机构专职教师充实到社区大学专业岗位。另外一方面,制定《攀枝花市社区大学临聘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包含优秀退休干部、书画艺术专业人才、文艺团体从业人员、社区“能者”等在内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师资库,常态化开展管理干部和教师业务培训,发挥社区大学师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大动能”。
三、实施成效
(一)打造老年教育品牌,终身教育获佳绩
特色品牌项目《“银耀花城·安宁银晖”》先后被授予市级、省级、全国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2023年该品牌荣登“追光2023·四川十大公益项目”榜单。
(二)构建老年教育新格局,推动教学资源下基层
2024年秋季学期招生1046人次,2025年春季学期招生1360人次,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学位供给不断增加,社区大学招生规模大幅提升。场地、师资、课程等各类教学资源得到合理整合,通过“家门口的社区大学”,更多市民就近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爱好,享受优质公共教育服务。
(三)形成立体化课程体系,助力银龄生活有乐有为
通过系统规划与创新实践,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项活动得到结合紧密,构建起生动多元、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不断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助力学员从“学知识”到“用知识”再到“享成果”,学员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提升。
2024年4月,社区大学时装模特表演队《我心中的花—攀枝花》(时装秀)在第二十六届“七彩夕阳”全国中老年优秀文艺节目邀请赛暨七彩夕阳北京艺术节中获金奖。
2024年9月,市社区大学时装模特队、合唱团在四川省第二届老年文化艺术节上分别获得三等奖。
2024年10月,市社区大学老年合唱团大合唱《天路》参加全国老年教育合唱类教学成果展获评一等奖,这也是唯一获得此奖项的四川合唱类节目。并受邀参加在广州举办的2024年全国老年教育成果展演盛典。
学校将充分发挥攀枝花社区教育平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持续用心用情,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精准的教育教学服务、创新的教学载体形式为实现居民群众的“精神共富”,助力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