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到过桂林的朋友,对桂林人的吃颇感兴趣,除了印象最深刻的桂林米粉外,桂林的菜肴可谓是五花八门,有酸辣的,也有清淡的,炸、煎、蒸、炒、卤、焯皆有,汇集了东、西、南、北的口味,来自不同地方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一点家乡的味道。
为什么桂林菜肴给人以百家百味的感觉呢?
桂林虽地处岭南,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恰好在“粤头楚尾”,是从北方沿长江、湘江进入岭南的重要通道,湘桂古道贯穿桂北。千百年来,中原移民、商旅源源不断的流入桂林,与来自岭南地区的文化在此碰撞,形成了与岭南其他地区无论是在族群、语言、习俗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的桂林特色,桂林的饮食是一个侧面的反映。
其实,桂林的饮食,其口味、食材与做法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例如,桂林所属的全州、灌阳,因与湖南接壤,受地缘和族群关系的影响,饮食口味偏酸辣,民间有“无辣不炒菜”的说法,传统菜肴有香辣醋血鸭、鲜美禾花鱼等。而桂林漓江东岸的大圩镇、平乐县、阳朔县,因地处漓江水运主干线上,其食材多以水产品和酿菜为主,受广东饮食文化影响,口味偏于清淡,花样较多,强调原汁原味,传统菜肴有清水鱼、螺蛳酿、蛋酿、瓜类酿等。另外,处于山区和半山区的临桂县、龙胜县、资源县等县,山民的菜肴更是别具一格,传统菜肴有熏腊肉、茶油鸡、酸鱼生、野菌类等。至于桂林城里,传统菜肴以鸡鸭鱼肉、山珍为主的“十大碗”著称,其中的荔浦芋扣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当然,更不能少了用漓江水酿制的米酒来助兴。
无论是在城里还是乡村,桂林人的吃都体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原汁原味”的饮食文化理念,因桂林美丽的山水与优质的生态环境,孕育出良好的食材,这是桂林人独享的口福。
如此看来,桂林人的饮食特点是受移民影响,包容并蓄,又结合本地独有的食材,形成独特的桂林风味。这种包容而又不失个性的饮食理念,值得推崇。
如今在漓江东岸的东漓古村,便以这一理念为准,并将之发扬。古村因为地处湘桂古道要隘,又毗邻漓江的大圩码头,南北的口味,在此地融合,此地又物产丰富,水中、田里、山上,食材多样。于是形成了食材新鲜、手法质朴、口味自然的风格。
这也算是为桂林美食味道的醇厚“添油加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