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曾有的良心
现在是一个互联网 + 粉丝经济的时代,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真正关心产品的好坏、隐私的保护和一个企业是否有良心。
而事实上,你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利益,在中国除非你卸载所有国产的应用,在美国除非你删除所有社交网站账号并从此不上网还要保证你的亲朋好友不会把你的信息晒到他们的社交网站上,你才能真正的确保你自己在这个时代是安全的。
在广告或者说范广告上也是一样的,企业为了宣传无所不用其极,自然不可能放的过评测这倒坑。国内某著名数媒门户曾经因为主编和某厂的公关发生了个人恩怨而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只收机器不评测,或者评测只上负面的事情在国内时长发生。
即便是在国外 The Verge 的文章也经常因为评测者自身对不同品牌的青睐程度而在文章中出现明显的倾向性。在评测这一行,色彩艳丽和色彩过饱和其实是一个意思,做工扎实和我根本没拆开看基本是同义词,基本满足拍照需求和拍出来的东西像翔一样之间的分别并不大。
从小熊在线起就证明了评测这玩意儿只要还是人类在做就不可能有什么参考意义,更何况有人就喜欢过饱和的屏幕,有人就喜欢土的掉渣的淡雅色彩还原。
但是各大门户,各大科技媒体,各大数媒,仍然孜孜不倦的做评测,写评测,发评测。王自如这样专做评测的自媒体甚至能够获得投资,为什么?
只有快感和罪孽滔天
抱歉,四万姐的微博签名放在这里实在太合适,所以直接借过来用。
往往关于任何一个设备,你都能在网上找到捧和杀两方面的评测,而具体那一篇影响消费者的更大谁也不好说。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评测都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倾向性上的影响。
什么叫倾向性的影响?就是指,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果粉,那么新 Nexus7 就算被 The Verge 吹到天上你也不会买。而这篇评测最多只能影响那些本来就想买的人,使他们的购买意向更加坚定。
事实上,对于这些意志不坚定但是本身有购买意愿的人来说,评测对他们的影响远小于信用卡上的余额。如果手头的钱够充裕,一旦有了消费冲动,即便是第一次点开的评测是一篇解毒文,他也会立刻去找别的评测文章,直到为自己的购买行为找到充足理由为止。
因此,从媒体的角度来说,良心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是否与读者群的立场相符,文章看着是否爽。事实上,将一篇写的冷静中立客观的吹捧 iPad 的文章推送给软粉既不能阻止他购买 Surface 也不能降低他对微软的忠诚度,文章写的越有理有据越是让人激动跳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隐私泄露就泄露了,也许在炒作之时一时兴起卸载了某厂安全助手,享受了一把用脚投票的参与感。但当意识到即便自己卸载了,也不会对人家的市场占有率产生哪怕万分之一的影响的时候,该用还是得用的,除了商业机密,你硬盘里的片名列表又有谁关心呢?即便是关心,有本事别用迅雷离线下载啊,那历史记录泄露可是分分钟的事。
不论是数码评测,或者是针对软件、服务、网站的介绍和分析性的文章,除了是企业给股民的一个交代之外,大多数读者看的都是一个爽字。在百度和 360 的战争中,在 360 和腾讯的战争中,在小米和魅族的战争中。不论谁胜谁负,用户的实际利益都不会太受损失(或者说损失了也找不回来)。
比如 CCTV 这两年盲黑肯德基和麦当劳,但是人家的销量并没有多少减少。但是盲黑苹果的时候,造出的舆论就大很多,因为原本就有人恨苹果,只是好不容易抓到了把柄,也并不在意是不是盲黑,把柄是不是真的。
我一直坚信击败三鹿的绝不是因为三聚氰胺引起的恐慌,而是来自于道德审判的快感。而面向大众的分析性评测性文章,大多都是满足了用户站队的快感。真正的股东、业内人士与企业相关的利益者,也根本不会参考这样的文章。
媒体与企业的布袋戏
就像没有人会把三国演义中的内容当真一样,如果你现在还把公众媒体上写的任何东西当真,那么只能说你的智商余额真是不足。
当然,这并不是说媒体上的所有信息都是假的,但是真实的信息实在太少太少。用科技媒体这行业来说吧。一条《Yahoo 收购了 XXXX,后者可能关闭服务》的新闻里大概可能用一句话说明了主客体时间地点,剩下的所有分析为什么要买、买了之后做什么、做了之后要怎样的内容全都应该被视作是无用信息。
甚至,即便是来自于雅虎官方的这样的信息也应该被视为无用信息。正如这两天大家在济南中级人民影院看的那场大片一样,在开影之前,早早就透出了这片子要上映的消息,而在正式开演之前所谓分析师称,内部消息,小道透露全都是豆瓣上那种还没开演就剧透的展望式影评,供大家在正式看片之前代入参与感。正式开演之后,大家发现这部片子从一开始预计的雍正王朝变成宫锁心玉,但大家真的就相信这是真实的故事么?当然不是,就像那些来自企业官方的消息一样,这只不过是来自剧组官方精心雕作的剧本而已。
那么,媒体在这其中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答:企业是演员,媒体是舞台,消费者是观众。
哪个科技企业干掉哪个科技企业对于用户来说就和看神仙打架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重要的是神仙打架好看就行。而媒体此时的职责也就从拨开迷雾看真相变成了电影后期工作者,出来的文章越腾云驾雾越好。
于是,有人跳出来说:你的良心被狗吃了!
呵呵,什么时候的谁让你有了公众媒体,古今中外,有过你所虚妄的良心这种错觉?
自诩从不收车马费的某厂也不过是拿着风投的钱烧的不亦乐乎,按照毛左们的话来分,这和收厂家的钱没什么区别。都是压榨着群众的钱,帮着资本家说着黑心的话。
而且,单管媒体要良心这不是有点太不公平了么?在商言商,进一步说,在商品社会言商品社会,道德和良心从来是为了商业服务的。为什么你拿出工资一半的钱去捐款也没有人夸你是慈善大使,人家只用财产 10% 不到做慈善就能成中国第一大善人?连嫖个娼都举国关注,甚至有人因此而为嫖娼合法化呼天抢地?商业价值不同,自然评判道德和良心的标准用不同。
换个好听点的说法吧,既然都是为利益驱使,那么不如用电商的流行词来类比:
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 O2O,自媒体是对媒体的 OTT,吃相难看不难看的不好说,转化率才是衡量媒体的唯一标准。
这个结论还真是让我这个本身就没有节操的人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恭祝各传统媒体、科技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想吃就吃,吃得响亮,吃出中国好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