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我看书的速度快了起来。没几天就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这两本书看完了。拿到书的时候,真的是“相见恨晚”,看完之后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接下来谈几点我的感受吧。
1,关于阅读
几乎所有的育儿书里都提到了阅读的重要。不会阅读的孩子,写作文像挤牙膏。不会阅读的孩子,对学习越来越不敢兴趣,所以成绩也会越来越差。不会阅读的孩子,做事情不会专注,而我们知道,人的专注力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我一直觉得阅读是重要的,但在培养女儿的阅读习惯时,却走入了误区。我们总是太急功近利。孩子读完一本书,就急着考孩子,问问题,看记住了多少。当我现在自己也开始阅读了才知道,其实读完一本书记不住很正常。但我们不能认为没记住就是读了也没用。一旦读的多了,孩子就会架起自己的阅读系统,人的修养,谈吐的能力都会加强。
还有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读了一本书后摘抄里面的好词好句,写写读后感。其实这样的做法无形中在减弱孩子的阅读兴趣。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但要求写一篇观后感。总觉得这电影看的好有压力,兴趣是荡然无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其他的先放一放。
作为家长,我也是经常打听,哪本书对孩子好。读了这本好书,孩子就进步了。现在我才知道,书无所谓好坏,只要孩子喜欢读就好。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吃饭,他吃到第三碗饭的时候饱了,那我们能说第三碗饭是最好的吗?是不是前面两碗都白吃了?当然不是!
2,关于陪作业
家长最头痛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写作业。这点我跟书上作者的观点一致。但我觉得孩子还在入门的时候,家长是要陪一段时间。这种陪是为了以后的不陪。
我觉得陪孩子也是有技巧的。陪孩子写作业,不是让你在旁边玩手机,然后看孩子作业做的不好,就开骂,抱怨。孩子觉得家长每天都监视他,心理也不舒服,最后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我从来不陪女儿做作业,她自己都能搞定。但我陪她弹过古筝。一开始学的时候,年龄还小,我就陪着上课,我甚至学的比她还认真。每次回家练习,她忘记了,弹错的地方我都会指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她很快适应了,我就再也没陪她上课。她也学的挺好的,比一般人学的都快。我觉得在入门前陪伴,是在扶持她,等她入门了,再去陪伴,总有点监视的味道,没有人愿意被监视。所以这时候,家长也就不用再陪着了。
3,关于品格的培养
在品格培养中,最让人头痛的是撒谎。小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撒一些谎。有些是不想学习,有些是做了错事怕家长骂。我们必须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精神。
撒谎的背后一定有原因。有些家长知道孩子撒谎后打一顿,这样做自己是出气了,但问题却没有解决。还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性格扭曲。孩子撒谎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家里有人经常撒谎,孩子学了去。所以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实事求是,为孩子树立榜样。二是心里害怕,怕家长打骂。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家长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以说理为主,少用武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不能做一个只会唠叨,什么都不会的家长。一流的家长是榜样,二流的家长是教练,三流的家长是保姆。我希望我不是个三流的家长。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