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直不太喜欢电影圈里的冯小刚本人,但还是很敬重作为电影人的冯小刚,更喜欢冯小刚的大部分电影。
在你看了主创阵容就知道是烂片,看了开始10分钟就想离场的国产电影市场里,冯小刚是在追求着做质量高的好电影。
而为了能制作出真正的好电影,他也在向市场妥协,只是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坚持。用史航的话来说就是:冯小刚是一个知道什么时候该逞能,什么时候该示弱的人。
用冯小刚自己的话来说是:我是在走投无路情况下狠下心去拍商业片的,所以我现在知道哪些东西是抗不过的,哪些东西是可以坚持的。
他为了能拍《一声叹息》而先拍摄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
为了拍《集结号》,先拍了《夜宴》。
为了拍《一九四二》,先拍了两部《非诚勿扰》。为了能让《一九四二》通过审核,他接了春晚总导演的活儿。《一九四二》票房惨败后,他又立马为华谊拍了《私人订制》,作为补偿。
《一九四九》能过审核,他已经是调动了不少资源,费了不少的劲儿。而《我不是潘金莲》能通过审核,着实让人大惊!
冯小刚曾多次提到,如果不是因为《一地鸡毛》《我不是你爸爸》这些写实的片子被折杀了,他就直接奔着《我不是潘金莲》去了,中间不会有《甲方乙方》这些贺岁片,不会等待这么多年。
冯小刚因为拍片而和万达两个王总撕逼,有人说是因为华谊和万达的高层恩怨;有人说因为冯小刚本人是投资人,是为了钱。看完《我不是潘金莲》后,我更相信,是因为一个导演太在乎这部作品,是在为自己的作品叫屈、发声。
《我不是潘金莲》里女主李雪莲,用马市长的话来说,那就不是一般的农村妇女。
为了分到前夫秦玉河单位的里一套房子,更是为了生第二胎,李雪莲提出和秦玉河假离婚。但是秦玉河这个畜生,却马上和别的女人好上了,结婚了,还住进了单位新分的那套房子里。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
而李雪莲却因此受到了刺激,也流产了。李雪莲是同时失去了房子、丈夫还有孩子。她实在气不过,就想要为自己,为那还能没成型的孩子讨回公道——告秦玉河。要求秦玉河承认假离婚,他们再结一次婚,然后再真离一次婚。
从司法角度来讲,结婚证变成了离婚证,那就是离婚了,不存在真离婚和假离婚。大鹏扮演的王公道是依法宣判,案子判得很对。
而李雪莲不答应了,去拦法院院长的车,再去拦县长的车,再到市政府去上访。本来是要告秦玉河一个人,后来就演变成了要告秦玉河、法院院长、县长、还有市长。又突然灵机一动,就跑去首都,拦下正在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长的车。
明明就是李雪莲不在理,中央首长也没做任何调查,就判定这是起冤案,于是愤慨的演讲一番,市长、县长、法院院长就都被撤职了。
但对于李雪莲来说,她的冤屈还是冤屈,公道还是没有讨回,于是锲而不舍的继续在人大期间去首都告状。一告就是十年。
因为有了因此被撤职的前任,所以现任的市长马文彬、县长郑重、以及法院院长王公道极度重视。
王院长劝不动李雪莲,那么郑县长出马;郑县没能说服,反而再次刺激到了李雪莲,那么马市长出面。
从而又开启了一段李雪莲又要上首都告状,各级官员如何围堵李雪莲的闹剧。最后因秦玉河意外死亡,李雪莲才停止了告状的步伐。
李雪莲一开始就不占理。但我们身边不就到处都有李雪莲吗,为了分房假离婚,为了能多要个孩子而假离婚,他们是政治政策的牺牲者。李雪莲虽然是法盲,不占理,但她是不是很委屈?当然很委屈。她想要讨回公道错了吗,当然也没有错。
许多人受了委屈,选择忍耐,而李雪莲是受了委屈绝不忍耐,一定要讨回个公道。
我们总以为上访的人就都是英雄,上访的人就一定是占理的,但上访的群众里,就是有李雪莲这样不懂法律,不占理的上访。
官员们怕上访吗?当然怕啊!
真是有理,击鼓伸冤的那种上访,官员肯定是怕得发抖,要动用一切力量,把上访扼杀在摇篮里。
像李雪莲这种无理的上访,法官们依法判案,各级官员对待李雪莲上访的处理,都是复合程序,没有错的。却被自以为是的首长一句话,纷纷丢了乌纱帽。
所以,民众来上访,官员都担心会给政府,其实也就是官员自己带来不良的影响。
各级官员都只对上负责,只关心自己的仕途,从来不关心过民众。这就是我们身边公务员的日常和精神啊,这就是一部《官场现形记》。
我在一家四线城市的门户网当编辑,只要我们网站上出现一点点关于政府、公职人员、事业单位,稍微有一丁点儿的负面信息。相关部门就是打电话来,强制要求我们删帖。理由就是要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政府形象。
所以《我不是潘金莲》能通过审核,能公映,容易吗?冯小刚说,为了这部电影,不知道哭了多少回。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真公映了。
电影里隐隐约约透露故事发生地是在江西,而且和赣南有着一丝暧昧的联系。
李雪莲的老家是在婺源取景,但是口音和方言并不是婺源的。
十年后,李雪莲再度进京告状,郑县长一开始斩钉截铁地对马市长说,李雪莲在黄山旅行,不会再去告状了。马上长便把李雪莲上访的事当做笑话一样讲给了副省长听。副省长姓孟。
在秦玉河死后,李雪莲的状也告不了啦。十来年,告状是李雪莲的精神支持,但突然一下子,支柱倒塌了,李雪莲觉着活得没意思。
她来到老胡的果园,寻找歪脖子树,准备上吊。被老胡发现后,拦了下来。老胡说,如果一定要上吊的话,就去对面的果园,那果园的老板姓曹,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在赣南,有个骂人的词叫“曹头”,意思可以理解为和屌丝差不多。
但在电影尾声时,李雪莲说自己那次进京后,就没在回老家,而是留在北京和表弟一起开了间餐馆。
马市长去李雪莲家劝说李雪莲,为了体现自己亲民,他在李雪莲的餐馆里请李雪莲吃饭。为了向李雪莲示好,还自己带了香肠,并亲自动手切菜。他向李雪莲嘚瑟乡下老母亲制作的香肠,镜头给了个特写。马市长说不敢保证味道有多好,但是赣南乡村味却是很纯正的。
而马市长所嘚瑟的香肠,并不是赣南香肠,看起来像广式香肠。而且,赣南并不生产香肠,也只有部分人家会在冬天里晒一点香肠。
如果说,马市长是提着一箱脐橙去向李雪莲示好,并说,这脐橙乡下老母亲种的,是纯正的赣南乡村味。那么无疑,马市长就是赣南人了。
赣南的代表特产并不是香肠,而是脐橙。赣南脐橙有着超强的辨别度和知名度,是赣南的名片。
所以,马市长的老家是在哪里,也不得而知。而故事究竟是发生在哪里,也不得而知。就像是架空了的一个时代,一个地方。在故事发生地,用圆形画面,就是突显故事的戏剧性,一切都似真非真,似假非假。
模糊故事发生地,上访到了中央就点到为止,这都是为了能上映,冯小刚做了的一点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