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瓜
今天是周四,晚上我还有一节学院要求的公选课,来的时候带上了独木舟的《荆棘王冠》。
阶梯教室里已经满满当当坐了很多人,老师还没来,大家都专注地低头玩着手机,没有人注意到我手里书的封皮。
这本书从图书馆借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大概是个意外,很久不看这类书了。
因为我一度觉得自己不再需要这种情绪化到有些泛滥的文字了。老实讲,甚至有些不屑,以至于打开翻过几次,都没有看下去。
但这次翻开,愈发觉得自己偏执而浅薄。
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一幕动人的风景,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心境看到它们时,心中会涌现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而读书这件事其实也是需要仪式感的,时间和地点,在有条件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都很重要。
曾感动你的,不要诋毁亦不应遗忘早上起来,适合啃大部头的书,比如艰涩难懂的国学古籍,深奥的哲学理论,以及需要仔细斟酌研究的专业教材。
到了中午,脑袋里装满各种理论,已经让人觉得头昏脑涨,就可以换成轻松易读的散文或小品,权当消遣。
好比吃西餐,厚味丰腴的主菜之后,需要有清爽水灵的新鲜水果,或者是精致的各色甜品来安顿肠胃。
晚上,天黑下来以后,适合读那些情绪饱满丰盈的书。
晚上九点到十二点,这个时间段人的感性心理占上风,读者容易跟写作者产生共鸣。或许能通过字里行间的细细窥探,发掘到易被忽略的珍宝。
至于地点,同样也很重要。
阅读是最好的一种独处方式,通常来讲,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越高,独处的能力就越强。
没有独处的能力,说明没有个人的精神世界。
我看书一般不喜人打扰,当你沉浸到一本书里的时候,会与作者产生了某种神秘的联结,像隔着一层薄薄的散发出荧荧亮光的结界,别人进不去,你却流连忘返。
就像这次换了时间地点重新读一本书,我突然很想要说“人无法超越自我认知去理解别人的生活”。
如同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所说:除非我们受到刺痛,否则我们从来不注意我们曾拥有一颗灵魂。
也因此,拥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其实很幸运。身上带有这种特质的人,他们能够捕捉到一闪而过的情绪,抓住生命中那些难忘的瞬间。
譬如写出《钟无艳》的林夕:
“无人及我用字绝重拾了你信心,无人问我可甘心演这伟大化身”
写出《成名在望》的陈信宏:
“我梦到当时,我们翻过墙;曼陀罗花沿途绽放,我们光脚越过人间荒唐”
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吴青峰:
“我爱你,爱让我背叛我自己、遮住我眼睛,爱着你,像等电影奇迹结局;
就算是滔滔不绝,无法平息嘲笑的声音,
爱如诗,写不出个金句”
他们一样敏感细腻,一样才华横溢。
曾感动你的,不要诋毁亦不应遗忘庸常如我们,则未必能做到。
“我听过的不会忘掉,我看到的不会消逝,我做过的都留在了生命里。”
…………
人说摩羯座的人冷漠自持,拥有超出其他人的忍耐力和克制力,坚硬而清醒。
我觉得这是好事。
即便可能无法于情绪汹涌而过时安然自处,拥有缜密的逻辑和理性思维依然是幸事一桩。
理性选择、情绪性后悔,情绪性选择、理性后悔,相比之下,我更能接受前者。
但,不要去诋毁那些曾经感动你的东西。
它们见证了你人生某一阶段的成长,也陪伴你走过了那些迷茫而无法自我认知的年月。
戎马倥偬,逝水如斯。
天已经全黑了,月亮散发出蛊惑人心的青白荧光,遥望着这片隐藏了太多与叹息的体育场。
白球鞋在红色跑道上碾过一圈又一圈,两排行道树堪堪而立,载不动纤纤爱与愁。
喝酒撸串抱头痛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但心事还在,仍旧根深蒂固。
你来到这陌生的世间,像是个无头苍蝇般误闯进来的异乡人,每天都要面对大大小小无数的烦恼,每个烦恼都长满了刺,扎得自己遍体鳞伤、心灰意冷。
可那些细腻厚润的字句,温言细语的开解,似乎能跃出纸面,一下子抚慰了焦躁不安又彷徨禹行的你。
真实的人生总是千疮百孔,但是人活着,要求一点慰藉。
我们希望被认同,被理解,希望未来有人结伴同行,亦希望有人懂你过往的渴望。
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和吃进胃里的食物一样,没有白费。
它们长成血肉、生出气质,悄无声息融进身心,成为深深扎根且不可离断的骨血,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曾感动你的,不要诋毁亦不应遗忘回头去望,当初正是由于这些事物的存在,曾经饱尝孤寂、满心疲惫的你觉得被理解,仿佛找到了另一块相同的灵魂碎片。
历尽千帆,带着某种不知名的默契,与人生海海中渺小无名的你完美契合。
我是林小瓜,祝你从此幸福,也祝你枯萎可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