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校似乎陷入怪圈中。
老师稍微有一丁点做得不好,只要家长不满意,就能找到校长室说三道四:
这个老师对不负责……
这个老师教学管理能力不行……
孩子迟到了、作业不做了、打架扯皮了,老师请家长来,总要客气地感谢:
感谢您支持老师的工作……
感谢您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我感到十分费解。
难道一个老师,真有可能同时满足几十个家长的要求吗?
1
老师不是神
教育也不是万能的
在某些人的眼里,老师可能等同于“神”。
孩子不学习,成绩尾,老师要帮他考第一;
孩子生病了,老师要喂药,或者送他去看病;
孩子闯祸了,还要老师帮忙收拾……
老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家长却恨不得老师给孩子当“保姆”、当“医生”、当“保镖”。
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家长的担子看似减轻了,但这样对孩子并不负责。
因为,老师不是万能的。
老师面对一整个班级,同时教育四五十个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包办一切。
即使老师教得再好,也只能影响学生三五年,真正陪伴孩子一生,影响孩子未来的,是家长。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 “课本之外的教,都是家长的育。”
另外,教育也不是万能的。
同在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授课,学习同样的内容,可最终的结果大不相同。
爱读书的孩子会成才,爱逃课的孩子成混混,爱捣蛋的孩子会闯祸,爱撒谎的孩子没出息……
真正导致差异的根源,是不一样的,以及不一样的父母影响。
2
再会教的老师
也有教不好的学生
许多家长过度放大学校教育的作用,以及老师对孩子的影响。
“等到了学校就好了,会有老师管着他。”
“老师,我家孩子就交给你了!”
“我要,没时间管他!”……
然而,再负责的老师,也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
再优秀的老师,也有教不好的学生。
还记得五莲县那个差点被开除、被拉入黑名单的杨老师吗?
她获奖无数,教的学生基本都考上高中,有的后来还考上北大、浙大。
然而她面对逃课的学生也无计可施,一时冲动拿课本打了学生,险些丢了饭碗。
家庭教育不到位,配置再好的学校和老师都无用。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曾说:
“在所有的问题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
父母是什么样的,孩子就是什么样。
从小成长在怎样的家庭中,孩子就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一旦养成了习惯、形成了品格、固定了认知,老师再想改变孩子,就很难了。
教育本身是科学,既然是科学,就不可能有“绝对”。
再优秀的老师,如果学生不努力,家长不配合,就不可能教出好成绩。
3
教书的是老师
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古人云: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意思是说,人生最开始的几步最关键,必须要走好。
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第一任老师,家庭就是第一个校园。
老师可以教学生课本上的文化知识。
但孩子怎样养成习惯,怎样培养品德,怎样动手实践,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手把手教会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直观的榜样,影响着孩子的一言一行。
老师可以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
但孩子怎样尊老爱幼,怎样助人为乐,怎样文明守礼,有赖父母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
生活是最好的教学,校园之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教育专家严文蕃做过一项调查:
在学生成长中,学生自身背景因素占80%,教师的作用占13.34%,学校的作用占6.66%。
其中学生背景中家庭收入、父母教育水平、父母职业等占60%,学生原来的知识和兴趣等占40%。
孩子的所有表现基本上是一个折射,折射出父母的水准。
父母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好孩子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4
老师好未必完美
但对孩子的行一定真诚
教育孩子成才,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目标。
但是,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任何人之间都存在根本的差异。
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人喜欢赏识教育,就有人喜欢批评教育。
老师不可能顺应所有家长的想法,也不可能做到让所有家长满意。
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己所能。
当家长希望老师给自家孩子特殊优待时,老师尽量做到 「一视同仁」。
不管资历深浅,不管面对怎样的孩子《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老师都会尽力教好每一个孩子。
当家长希望老师给自家孩子私下补课时,老师尽量做到 「因材施教」。
不该做的事情《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老师不会做,但对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老师和家长一样关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老师未必完美,但想让孩子上进,为孩子着想的心,一定是最真诚的。
在校园的象牙塔里,在琅琅的书声中,老师就是孩子的“摆渡人”。
靠着一颗坚守的初心,把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此岸送到彼岸,迎来送去,周而复始。
无论外界对老师有怎样的误会,在通往专业的路上,广大老师从未停止过努力。
5
教育孩子成才
离不开家长和老师配合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教育的效果取决于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一致性,那么学校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教育,从来就不是孤军奋战的事。
再好的老师也无法代替父母的教育地位,再负责的老师也需要父母的配合和帮助。
家长支持老师,不护短,教育才有力量。
老师管教学生,不姑息,孩子才有未来。
父母和老师,始终是教育事业的“最佳合伙人”。
教书的是老师,让孩子学到知识,学到纪律,学到规则。
育人的是父母,让孩子得到幸福,得到自律,得到品格。
老师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正如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所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家长支持老师,就是支持孩子的成长,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关系。
完
图源 | 摄图网
来源 | 「教师E家」(ID: )。师者《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是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教育交流平台!教师E家为用户提供教育资讯,教学心得,教育时事分析,愿您在教育路上不再忧心。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