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分小组确立研究主题,查阅、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并将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加工。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尽其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各组分配角色,陈述、讲解本纪的研究成果,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德,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知识属于一般了解的内容,重点应该放在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特别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如何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老师:
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提供查阅资料的方式及书刊。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另设定教学主页与副页,主页与副页采用交互的形式、教学主页是板书的设计,可设计出边学习部分内容边出示板书的内容,副页的内容可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或老师讲课的顺序加在相应的主页后面。
学生:
1、利用各种资源(图书、互联网)收集有关造纸术、医学、数学方面的信息,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2、协助老师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探究法
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适当给予点拨。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被称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那么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闻名于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秦汉)前几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对外民族交往,哪位同学能总结秦汉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大一统)秦汉时期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昌盛,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这个时期的科技文化在一些领域中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那么,在科技领域中究竟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当我们学完这一课,你一定会被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所震撼,你也一定会因为你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讲授新课
课前准备说明:
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坐好,每组推荐两名同学组成评委,老师公布评价标准与规则。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第一组)
小组主持人:只要提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四大发明。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随时与我们相伴。那么,你知道我国最早在什么时候开始有纸张出现的,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带来了什么?下面请我组a同学为大家介绍纸出现之前我国使用的书写材料。
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演示:一些文明古国使用的书写材料。
地区材料缺点
古埃及植物纸草易发脆断裂、难保存
古希腊羊皮太贵
古巴比伦泥板笨重
古印度白树皮、树叶难保存
演示:造纸术外传示意图(动态、按时间顺序)。
主持人:关于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已给大家讲解完毕,请大家思考,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老师适当点拨、评价,给予鼓励)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医学(第二组)
主持人: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另一个奇葩,秦汉时期名医辈出,其中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是东汉两大名医。下面请我组a同学为大家介绍“医圣”张仲景。
学生a: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学生演示:张仲景像、《伤寒杂病论》书影。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当时连年战乱,疾病流行,为使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专著,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医圣”。
学生b:讲述一个有关张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掌声鼓励)
主持人:有人说“医学之有张仲景,犹如儒学之有孔仲尼”,可见其在医学界的重要地位。
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小 结
这节课,我们从造纸术、医学、数学三方面学习了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同学们,你学完这节课,面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这些神奇的发明、创造,你有何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引导。
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拨:人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人是人的上帝”。
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反过来,先进的科技文化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要“科技兴国”。
课堂评价
评价标准:(1)课前材料收集的详实、丰富程度;(2)小组成员的合作、参与情况;(3)课堂中陈述的观点是否科学合理;(4)表现形式是否多样、独特。
评价过程:各组评委逐项亮分,学生发表,最后师生确定总分,选出最佳小组、最佳成员,将分数记入档案。
布置作业
制作表格,归纳、整理本课所学的科技成就。(巩固所学历史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设计的表格形式不限,但力求科学合理、新颖独特。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收入档案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