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2: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刮风时空气在振动)
震动可以发声。
3: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4:真快不可以传声。
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m是长度单位,读作米,s是时间单位,读作秒;m/s也可写作m•s的负一次幂,是速度单位,读作米每秒)
7: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鼓膜振动→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8: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
9:骨传声: 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声的效果比空气传声的效果更好。
10: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的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可以感觉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11音调和频率(每秒内运动的次数)有关。
12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一秒内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1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XX0hz。人们把高于XX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他们分别高于和低于人类听觉的上限和下限。
14: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15: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16: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17:音色和发生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18:噪声的发生体是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0:人们以分贝(符号为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的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 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21为了保护学习,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22控制噪声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噪声的三种方式: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3声的利用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b超,清洗钟表的精细的机械)。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源{人造光源;天然光源、(月亮不能发光,而是反射阳光)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一)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