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摘要】结合我校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要求,根据药物化学的学科特点,对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方向(本科)培养方案的制订进行探讨。

药物化学是一门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应用性学科,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方向是培养面向药物研究开发机构、制药公司、医药公司、医院药房等单位,具有从事药物研究、生产、检验、流通、使用领域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因而药物化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显得非常重要。我校对2006年药物化学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制订,现将有关培养方案的修订情况总结如下。

1计划制订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药物化学学科为主干,深入挖掘传统优势学科,积极探展药物化学交叉学科,构建药物化学学科与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体现培养药物化学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计划制订的基本原则

2.1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和综合提高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教与学的关系。坚持素质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突出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体现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阶段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2坚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在制订教学计划中,吸收近年的教改成果及国内外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反映了近年来药物化学的飞速发展,对教学课程进行研究,开出一些新的课程,调整了教学时数。

2.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的原则。为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在培养方案的修订中适度减少了必修课的比重,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了学生选课学习的自由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

2.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药物化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加了毕业的设计时间,对毕业论文有规范的教学程序和管理办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培养方案

坚持“压缩总学时、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原则,对教学计划进行总体结构设计与优化,切实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办出特色”的思想[2]。

3.1压缩总学时,合理设置各类课程之间的比例[3、4]。新制定的教学计划,理论学时(3033)学时,其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约为(2.2︰1)。公共必修课、基础课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比例约为(13︰12︰10)。

3.2理论课程设置模块化。按理论课程组合类型优化设置五个知识模块:①主体性模块:主要由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人文社会科学和部分公共药学基础课程组成,约占总学时的50%。由于该模块为各专业共同设置的基础课程,我们称之为基础教育平台(共包括15门课程)。该模块是为学生打下宽厚的基础服务的。②定向基础性模块:主要是由宽口径专业所需的药物化学基础课组成,如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数理统计学等课程,约占必修课程学时的33%。③定向性模块:主要由宽口径专业主干课组成,如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约占必修学时的28%。④开发性模块:主要由体现专业方向的不同类型和规格的选修课组成,这些课学时相对较少为72学时,药物化学可设有几个专业方向,学生可选修一个或多个方向,以实现专业口径的拓宽,并形成专业特色。⑤辅修性模块:主要是由人文、社科、化工、医学基础课程及计算机信息、药事管理和外语等课程组成的专业选修课和专业自选课组成。体现人文性、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复合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3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除设置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外,还应增设一些如药物合成反应、化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实验丛书等实践性强的系列课模块,突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药物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大了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时间,规范了要求。对原属教研室管理的实验室进行整合,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实验教学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等“三性”实验的比重,加大了实验、实践教学的时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