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邮差读后感3篇(《邮差先生》读后感),以供借鉴。
邮差读后感1
总有一些人,总是急匆匆地赶路,似乎每天都有着十分要紧的事情,他们总是在拥挤,嘈杂的人群中,忙着与别人赛跑,却不知不觉中,渺小了自己。
也许,你说你每天的时间不够用,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殊不知,这样急匆匆地赶着,疏忽了身边美丽的风景。何不放慢脚步,即使没原来做的事多了,但生活变美好了,工作也细致不少。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被身边的竞争冲昏了头脑,倒不如回归安静,享受小城镇的慢节奏,感受细小的美好。
文中有个头发花白的.邮差先生,每天都耐心地,不慌不忙地送着一封封的书信。在一个恬静、明媚的小镇,是一些善良的人们,一位善良的老邮差。他们没有高楼,但拥有青瓦白砖的小房;他们没有雄伟的铁路大桥,但拥有优雅的小桥流水;他们没有柏油马路;但拥有方砖小径。也许,在你的记忆深处,也拥有着这样一个小镇,承载着你的一些回忆;也许,你并不曾见过这样的小镇,只是向往过;也许,在今天你看到我的这些话,才想着或许是有这样的一个小镇,但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小镇有城市里没有的寂静,悠闲,诗意,梦幻地想让人沉醉。
人们,试着放慢你们的脚步吧。试着去注意叶片上的昆虫;试着赞美面颊上的阳光;试着想念舌尖的咖啡;试着对过往的每一个人用心的微笑。你会欣赏到生活来自细微之处的美好。
邮差读后感2
阅读《邮差先生》这篇文章以后,真是给人很恬静美好的感觉。
尽管故事的叙述时间是1942年,那正是重要的战争历史时间。要知道当时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我们国家正是处于日本侵略当中。然而在那个历史时间里,小城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文章以邮差先生工作的视角反应出了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
或许我们不能设想,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小城可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在1942年的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甚至于乡村都是处于极其紧张气氛当中的,每个地域每个人都在为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担忧牵挂。或许作者也不例外,作者通过书写这篇文章恰恰是想表达平静生活的美好。
通过文章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的善良,生活的恬静。然而又是谁可能破坏这样恬静的'生活呢?结合当时的历史时间,我们就不难推测就是当年的日本侵略者了。为什么邮差先生能够享受平淡,某些国家的人为什么野心勃勃一定要称霸世界呢?由此可见,野心与欲望是可怕的。因此,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是我们善良的人们在享受平淡恬静生活的同时也有警惕那些破坏和平的危险。
邮差读后感3
《邮差弗雷德》这本书,开始我是带着任务读的,但渐渐的,我被书中的人物所感染、激励。弗雷德不是天生英才,而是和千千万万个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是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子曰:“君子素位其正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忧人。”正是因为有所求,知所止,所以能把握命运,始终充满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弗雷德”是一个提示,他提醒我们选择正确榜样的重要性。
物欲的极度膨胀令越来越多的人把追求物质的丰富当成了生活的全部,自私、狭隘、冷漠的风气渐长,正直、忠诚、热情离我们远去,责任感的淡漠让人们学会了寻找借口,随之而来的是诚信的缺失。对于员工的私心、功利性、拜金拜权的思想,我们不能仅简单的反对,还要积极引导改造他们。对于企业中的“弗雷德”,或“准弗雷德”,我们要挖掘认识他们,肯定宣传他们。我们从来不缺少千里马,缺的'只是伯乐而已。
一个现代化的企业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是要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当“弗雷德”文化由个体行为上升为群体行为时,其也就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而企业有了主动进取,忠诚敬业的员工,那我们的企业就会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