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最新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五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老师的上课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值得一读的文章小编为你推荐“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我相信这会对你的未来有所帮助!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下面我将按照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解读教材、分析学情◆

・解读教材◆

本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学会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学情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然小,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但是却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有比较感性的认识。根据我课前调查,所有同学都和父母去过超市,看到爸爸妈妈付过钱买东西。对于人民币,他们有自己的认识。本节课的目标是利用白板教学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设计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动态直观地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角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2、在白板环境下,通过观察、思考和小组操作,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并进行热爱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思想教育。

下面是我将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

这节课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演示,促进孩子们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思维特点达到了和谐与统一,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本课教学时我将注重从具体的有趣的实物中,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购物中付款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将制作一个白板课件,准备一些商品实物,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二、交互式白板在课堂中的应用和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来说一说,我是如何将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融入到我的教学过程中的,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来实现: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材的引用,素材单一,以书本引例为主,缺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本节课之前,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许多素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出示超市购物图◆,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课题。

(二) 探求新知,加深理解◆

学生有了刚才的初步感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我分以下几步来教学例题。

传统的教学呈现的知识死板,以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倾听为主,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教学例题时,我先用课件出示1元及以下的各类硬币和纸币◆,“这些人民币你认识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利用课件展示出来。接着,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此处我做成一个活动框◆,让学生自己上来利用鼠标拖动人民币图,感受多媒体的神奇,同时也让他充分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介绍国徵这个环节时,我利用电子白板中的聚光灯功能,将整个屏幕灰化,从而突出显示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徵,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这个环节的第2个知识点:认识1元=10角时,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下改革,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小猪的红包里有10张,而小狗的红包里只有1张,所以小狗委屈地哭了◆。

儿童的正义感被激发,他们内心充斥着对弱者的同情。我及时设疑:老马爷爷分别给了它们多少钱呢?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冷静思考,跟着电脑的出示一起从1角数到10角,从而帮助他们认识了1元=10角◆。

这种童话形式的呈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凭空想像、语言苍白、学生难以理解的瓶颈。有助于帮助学生对1元=10角的理解,同时为认识1角=10分埋下了伏笔。

在认识1角=10分后,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个音乐视频◆。

1分钱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极少用到,所以儿童对于1分钱相对比较陌生,但它却是人民币的单位,是目标教学中儿童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此处我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对于1分钱无足轻重的尴尬,利用多媒体演示儿童熟悉且喜闻乐见的《1分钱》歌曲视频,()在朗朗上口的歌词中对学生进行拾金不昧的美德教育。同时,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感观及视觉疲劳,为接下来的高效学习打下基础。

(三) 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孩子们对于1元及以下面值的人民币已经认识,同时也理解了1元=10角、1角=10分。然而,传统的教学中过多的习题练习,会使学生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练习效果不好,有效性低。我在多媒体环境下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情境,呈现习题、改变练习的形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个练习:(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小朋友,这些玩具都有价格,你会将它与相对应的人民币用线连起来吗?请一人小朋友上来点。点对了后,电脑中会出现掌声,让孩子十分高兴。

第二人练习:(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三个练习:(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从1张5角、2张2角、5枚1角中拿出5角,鼓励小朋友想出不同的拿法,对每种拿法都要组织学生评价。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四个练习:(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想一想: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邮票。怎样付8角钱?

引导他们思考:全部用1角的人民币要拿几张?全部用2角的呢?付5角钱可以吗?用几张?

最后是一次数学活动。“想想做做”第4题。

(多媒体出示货架)小朋友,你们想想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生情趣高涨,气氛相当活跃,此时我利用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让整个活动组织得热烈又不失控。( 多媒体出示购物要求)四、总结延伸、欣赏提高

最后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欣赏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为第二课时的教学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技术回眸、实效检视◆

总之,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动态演示的功能,将知识的呈现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更加易于接受和理解。而丰富的贴近生活的内容,高容量的练习,又有助于学生迅速地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而电子白板的运用,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和展示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最后通过多媒体的动,板书的静两者的完美结合,将数学知识的内容深入学生的脑海。

以上说课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板书设计: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2

一、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叫什么?"(钱、钞票)"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微)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至少有l角、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能准备一些1分、2分、5分的纸币或硬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4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从1张5角、2张2角、5枚1角中拿出5角,鼓励小朋友想出不同的拿法,对每种拿法都要组织学生评价。

(2)“想想做做”第4题

想一想: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钱的邮票。怎样付8角钱?

先让小朋友自己想办法拿8角钱,并在小组内交流。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4.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1元=10角。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系统掌握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操作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

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出示口答题。

1元=( )角 10角=( )元

2.操作:请你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

(出示实物投影)学生到台前来,边摆边说。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师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老师分别出示面值 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换几换?

学生把换的摆在桌上,老师指名让3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并说出思考的过程。

2元是2个1元,一张2元可以换(2)张1元的。

5元是5个1元,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的。

10元是10个1元,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的。

(2)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一张10元可以换( )张5元的。

一张10元可以换5张( )元的。

一张5元的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的。

一张10元的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的。

请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

注意后2道题的'答案不惟一,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多种解法,并能有规律地把这些答案排列开来。

(3)学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老师再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与同桌兑换。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时,可以帮助他们联系整十数的组成来思考。

20元是2个十元,一张20元可以换(2)张十元。

50元是5个十元,一张50元可以换(5)张十元。

100元是10个十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十元,(2)张50元。(4)继续想还可以想到什么?

一张50元可以换2张20元和1张10元的。

一张100元可以换1张50元,1张10元和2张20元的。

┉┉┉

师:面值最大的人民币是什么?人民币最小的面值是多少?以分为单位的分币有什么? 老师这里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换。

老师提问:1角=( )分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角=10分10分=1角 10分=( )角

三、拓展

1本练习本1元,1个转笔刀2元,1个铅笔盒9元,1支钢笔4元,小灵通有10元能买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