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应舅舅一家邀请,飞到云南去过年,其间游山玩水,好不热闹。而别样的美食,更是旅途必不可少的。因舅妈是佤族人,有幸体会了一把别样年味——一阴一阳之佤味。
什么意思呢?老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而佤族饭食果蔬讲究阴阳和谐,烧烤必搭清凉药草,虫蛹辅之薄荷菜汤,佤寨饭桌乃生猛与小清新的完美组合。
佤族人好客。西盟佤族自治县并没有宣传的那般神秘而原始,人头祭祀的习俗早已被牛头替代。
龙摩爷我们到西盟的第二天便是除夕,受邀去佤寨一起过年。佤寨有些像傣族竹楼,一楼阁空,用来种菜或养猪养鸡。上了二楼便可俯瞰四下风光。
佤寨旁边是一湖鱼塘,水清鱼鲜景色旖旎。落座,烤鱼便端了上来。这里盛产罗非鱼,刺少肉嫩,加上香草的入味,有烧烤的浓郁却无烧烤的焦辛。细品似余音绕梁。此谓阳。
三两筷,烤鱼便风卷残云。接着上来的是当地的小黄瓜、薄荷叶、嫩豆角,都是生吃,却不生涩,一口下去,清新爽利。此谓阴。佤味总是一阳后随一阴,阴阳协调,方为自然之道。
还有当地的土鸡,小只,涂三两层蜂蜜和甘蔗汁,现烤,金黄脆皮,鲜嫩肉质,汁液闪着光泽。来一口,骨头也酥了。
除了烤制,这里油炸也是一绝。炸猪皮得尽快吃,比薯块更爽脆。炸青苔就没这么简单了,有点像海苔的味道,做起来却不容易。要一丝一丝手工淘洗压榨,最后才出一片,油炸切开摆盘,入口即化。此外还有炸竹虫,口感酥脆,当地人称高蛋白,在我看来却有些重口味了,动了一筷子没敢多吃。当看到酱煮蜜蜂汤(真的是一只一只的蜜蜂),我的内心是奔溃的……
竹虫,长在竹子里 蜜蜂汤,高蛋白烧烤与油炸品常伴以蘸料。有花生碎粒拌芝麻酱,小米辣茴香酱水,酸菜肉酱汁,折耳根姜水……风味不一。小料最多的食物应该是米线米干了。十几种料供添加,汤底也分为清汤,牛肉汤,花生汤,豆浆等等。吃过云南米线,顿觉过去的米线是白吃了。鲜。香。辣。爽。(这里无辣不欢,我放的辣子不多,要不然更美)。大大一碗,配上薄荷叶,不能再香。
细的是米线,粗的是米干除了米线,主食还有大米。不粘,一粒一粒连在一起,有米的清香。这里管吃一碗米叫下一坨饭,饭煲就在桌边,自己添加。还可以做成菠萝饭,菠萝一定选鲜嫩的,才能汁水充溢,渗透米粒,余香缠齿。
此外,糯米粑粑和糯米糕也很好吃。糯米糕包在芭蕉叶里,需要将芭蕉叶一细条一细条撕下,才能吃到筋道香甜的红豆糯米片。糯米粑粑吃起来更方便,里面还有各种馅,甘蔗糖馅,鲜花馅,茴香馅,圆菜肉馅,风味不一,相同的是都能闻到芭蕉叶的清甜。
糯米粑粑一桌佤味,阴阳和谐。连煮肉汤都要放十几种药材,为的是中和肉的热性。这里的菜更多的各种杂拌,鸭肉切成细条调上苦瓜丝,腊肉块和芋头熬制,猪皮条和冬瓜丝拌瘦肉沫,石锅鱼片配薄荷叶……味道总是盖过品相。
石锅鱼 一阴一阳之佤味此外,年夜饭之前,我们还受邀(是的,这里人都好热情好客)去吃了杀猪饭(过年前下午茶的感觉)。
杀猪饭现烤的猪肉切片,还冒着滋滋作响的肉汁,蘸上辣子面儿,撕一块,有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豪爽。鲜猪血切成细丝,辅以苦菜根,中和了腥味,反而给人以甚鲜的口感。还有鸡脚(这里称鸡爪为鸡脚),也是自己腌制,好吃到难以言表。这里人善腌肉腌菜,连盐巴都分海盐池盐大块盐等等,不会乱用。
佤族对吃很有讲究,对喝也是如此,而且喝上面更重养生。不光有自己烧的白酒,还泡各种橄榄酒、药酒等。白酒不辣反而香甜,这里人称越喝越香。
除了酒,当然茶也是极美的。糯米茶有些像大麦茶,却多了糯米的清甜味儿。普洱茶味道很浓(佤族有一种佤山美人的普洱茶),却不苦不凉,品一口,是贯穿身心的舒畅。
当然果汁也可口。这里热带水果种类多且糖分多。鲜榨果汁口感醇厚。大大一口,整个喉咙都是香甜的。
鲜榨西番莲汁,果粒酸甜阿婆还带我去现摘了水果。(这里奶奶称阿婆,爷爷为阿公,男孩子是阿哥,女孩子叫阿妹。大家都叫我阿妹,感觉很好听的样子。)
香蕉、木瓜、芭蕉花……佤味或许和这里的风情一样,没有大张旗鼓炫耀,只有细水长流的韵味。在这里,人与天地共生同眠,静静聆听自然之道。
龙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