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的故事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正像莎士比亚说得那样,图书是我从小到大最亲密无间的朋友,并且在与这些好朋友的友谊之路上,发生了许多故事。
幼儿园时,学校经常选择一些适合我们年龄段的图画书和带汉语拼音的童话书供我们阅读。幼儿园时的我与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每当他们在幼儿园的小院里滑滑梯、坐跷跷板、荡秋千时,班中只剩下我一人在小桌前读书。尽管那偌大的教室中只有我独自一人,但我觉得并不孤独,因为有了书籍的陪伴。这种爱读书的性格让我的小学生活变得不再空虚,而是充实万分。
爸爸妈妈总说我是个情感丰富的孩子,其实这话一点也没错。五年级的下半学期,妈妈送给我一本叫《草房子》的书,作为我的圣诞礼物。从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时,就爱不释手。那时,已临近期末考试,紧张的复习很快就让我吃不消了。于是,我经常偷偷摸摸地从一大堆复习参考资料下抽出那本《草房子》,一页一页地阅读。一次,爸爸进屋检查我是否专心复习。在门口,我便听见了他的脚步声,便急忙收起《草房子》,装模作样地复习着。正巧那一晚,我读到了“秦大奶奶为救小女孩乔乔,而掉入水中,险些丧命,被捞上来后,,孩子们用他们那感天动地的呼唤声叫醒了秦大奶奶,也叫醒了人们理解秦大奶奶的心……”那一节,读着读着眼泪便伴随着情节,扑簌簌地落了下来。见爸爸进来时,连忙擦干泪水。当爸爸看见我红肿的眼睛与书上的泪痕,便知我趁他们不注意干了别的事,一问才知是因为《草房子》中的情节。于是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其实比很多孩子的情感都要丰富,比他们更爱读书。但一定要记住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好吗?……”这段我与书的故事让我在初一的《读“草房子”有感》这一作文中表现尤为突出,令老师与同学们对我的写作水平刮目相看。
小升初的那个暑假很是漫长,外出旅行的时间甚是充裕。因此我养成了一个,估计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习惯——带一本书去旅行。四年级时,当我读着老师推荐的《贾平凹散文集》中《西安这座城》时,我便通过贾平凹的文字,了解了西安人民的质朴大方,热情万丈。而那年夏季,当我真真切切地踏在陕西西安——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时,我才能真实的体会到了那里的风土人情。当你在异地迷失了路途,他们会伸出援手为你指明方向;当你在小吃街中不知该如何抉择你的午餐,热情的服务生会为你选这一款中意而又实惠的午饭……
仅仅一篇朴素而又情真意浓的短文,却将中华上下几千年来所积淀的“西安精神”诠释。贾平凹用他的笔描绘的是西安风,是西安情,这是我所不能及的,但我能用我的笔涂写下的只有西安心——一颗颗充斥着对这片土地的爱的心。如果你让我选一样东西去旅行,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书成为我的旅伴。因为,他们能让我身历其境地感受我对书中事物的看法,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这就是我最受益之处。
到目前为止,我虽理解的读书,不意味着去死记硬背、去生搬硬套,而意味着与作者写书时的心情的磨合,一步步的走入作者心里的大千世界,去纵观作者的心扉,打开一层更高境界的大门。
让书伴你一生,因为在不同的年龄阅读相同的书籍,你能体会到以前所体会不到的东西。书会是我一生的旅伴,所以我与他们的路还长,我与书的故事还没有终结,真希望今后的我会从书中找到不一样的财富。你也是,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