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华尔街书读后感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华尔街书读后感

  传奇总是伴随着丑陋,因为真是丑陋使得那些光荣显得光彩夺目。这本书以并不长的篇幅讲述了华尔街350年的历史,在书中,我认识了华尔街历史上那些传奇响亮的名字:汉密尔顿,杜尔,德鲁,范德比尔特,摩根......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描写华尔街的各个时期时,都会抽取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人物来描述。可以说,华尔街的历史正是这些人的历史,他们不是每个人都堪称伟大,他们更多的都是追逐利益的商人,但是由于追逐手段的不同,是他们有的人像人间的魔鬼,有的人像地狱的魔鬼,是的,似乎除了汉密尔顿之外,在华尔街没有天使可言,即使是享有盛誉的摩根也是如此。对于金融家,人们一向不吝惜的以贪婪,冷酷这些充满了“邪性”的词语来形容,但是同时人们也对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手腕与智慧而惊叹

  本书既是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又是一本难得的选股实践教程和案例集锦。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回忆录,即便是作者本人也这么认为。这样写的好处之一就是读者不会觉得无聊,不会认为本书与一些教科书一样枯燥无味,毕竟,看故事要比听理论说明要有意思的多。本书精选了21个选股经典案例,涉及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萧条行业、金融业、周期性行业等。这不仅是林奇选股的具体操作,更是分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本书还归纳总结出25条投资黄金法则,作者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凝结出来的投资真谛,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于心,从而在股市迷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本书的开头,作者和以往一样给业余投资者们大气,接着就简单回忆了他在执掌麦哲伦基金时的选股之路。再接下来的是本书的重点所在,那就是作者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中选股。至于最后给出的25条选股法则,更是应该被所有人牢记在心。

  要看透这本书我们先来看看林奇的基金之旅,从1977到1990年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在麦哲伦转为封闭基金的4年里,没有新客户和高比例的赎回,迫使林奇不断找新股换旧股,保持了很高的换手率,他因此熟悉了大量的公司和行业,为以后管理百亿基金做好了准备。他最重要的收获,是懂得了自己做研究的价值。主要教训是:“提早放弃好股票,正应了‘拔苗助长’的格言”,由此他深刻认识到盯住那些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公司的重要性。这对热衷于“波段操作”有吸引力公司的国内基金经理来说,是不是一贴清醒剂呢!

  中期随着基金重新开放,林奇越来越成为一个有耐心的投资者,基金年换手率下降了三分之二。这里,需要特别提出两个对国内基金颇有借鉴作用的做法:一是忠实公司独特的研究机制,它一改由基金经理挑选分析人员推荐的股票,将研究工作交分析人员去完成的传统做法,让所有的基金经理各负其责,独立研究,并对其结果负责。二是麦哲伦赋予林奇买卖决策的自由度。没有人老盯着林奇的一举一动,也没有每周排名的骚扰,他只需要面对每年一次的成绩评估,其余时间全部用来独立决策。

  晚期麦哲伦的规模一路飙升到百亿之巨。恰在此时林奇遭遇1987年股灾。对基金而言,主要教训是满仓的风险:股灾发生时要应付潮水般的恐慌赎回,本来应该买进的时侯却被迫卖出。林奇由此总结出永远保持10%现金的基本原则。

3页,当前第2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