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
【摘 要】古村落是农耕文明时期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江西省古村落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对近
20年来江西古村落的研究历程进行梳理,重点将目前研究内容分为基于古村落个体研究的一般性结论、古村落文化遗产研究、古
村落保护策略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展望,以期为江西古村落的保护、发展及研究提供有益 的参考。【关键词】江西;古村落;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1 A进行统计分析(样本的选取一定程度上受到客观条件及主观因 素的影响,如有疏漏之处,请读者理解并指正)。统计发现,
古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文明 的缩影,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因属文献之邦, 自古多鸿儒巨宦、达官富贾.因而建造了一大批历史悠久、典 雅壮观的村落,加之江西境内由于内聚化的地理环境、近代交
从1997年开始,江西古村落进入建筑学科的研究视野,2006 年国内对江西古村落开始关注,相关研究迅速增长,尤其是
2013年以来,出现了大量专门研究江西古村落的论文,随着越
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古村落研究方面的成果也将越来越丰富(表
1 )。据此可将整个江西省古村落研究历程分为3个不同阶段。通有所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幸保留了为数较多原生态 的古村落以及大批优秀的历史民俗建筑[11o针对江西古村落的 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真正重视江西古村落的研究是20 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至今已取得较高的成就。截至2017年, 江西省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共175个,占全国传统村落的 4.21%,总数列全国第八,其地位的重要性明显。这些古村落 的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笔者从中 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检索到关于江西古村落的研
起步阶段(1997-2008 ):世纪之交,当人们还在沉醉于 城市快速发展的时候。一场举世瞩目的古村落保护国际论坛发 表了《西塘宣言》,这次会议标志着学界充分意识到古村落的 保护迫在眉睫。江西古村落的研究价值也因此得到肯定,这一 阶段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江西民居、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方面。表1
1997-2018 各年份江西古村落研究文献数量统计来源年份数目
究相关文献资料(1997年-2018年),通过对这些相关文献的 分类整理和统计分析,发现对江西古村落的研究起点虽然较晚.
期刊硕博论文书籍时1997-2000 年52216423但研究的发展趋势较快。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20年来国内学 者有关江西古村落的研究.整理了其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以 期对今后相关课题研究有所帮助。2001 年22002 年2003 年3112004 年2005 年1242121.1文献数据动态分析2006 年2007 年2008 年57本文以“题名包含’江西古村落’、’江西传统聚落’及 其相关用语①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读秀 知识库等数据库中进行精确检索,文献检索选取的时间范围是
727311131388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从数据库开始收录的时间到2018年6月20 H,通过剔除重复 筛选出36本书籍、172篇期刊论文和55篇硕博论文作为样本
1244134668319101112013 年3365424基金项目:2016年江西省艺术规划一般项目(编号 YG2016305); 2018年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编号 JC18210); 2015年江西师范大学教改课题“基于地域建筑文化的建 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3年江西师范大学青年课题“基于 成本投入视角下高校多媒体教室声学设计研究”*通讯作者:郑 侃(1980-),男,江西宜春人,讲师,江西师范 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研究,邮箱:
82823179@qq.com• 26・2014 年2015 年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合计19126328214444730367941725536263资料來源:作者自绘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第 04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04 2019贺海芳等:近20年来江西省古村落研究综述与展望的课题研究,更有不少民间文化界组织通过各种交流会议等在man
不断地推进探索江西古村落的全方面的研究。从各数据库搜索的结果统计,研究江西古村落的书籍有36
本(截至2018年5月),学者们对江西古村落展开了多方面 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中国乡土建筑/流坑村》冏是 较早的一部研究全国乡土建筑的书籍、《江西古村落——江村F
是最早的由地方志编写的江西古村落个案研究,其他书籍对于 个案的研究如《钓源村(中国最美古村落江西吉安/中国古村 落丛书》、《栗园围(中国最美古村落江西赣州)/中国古村落 ---/献用兵趋势1丛书》、《婺源》何、《吉安•卢家洲》及江西古村落档案系列 丛书,还包括《游刃商儒:丰城白马寨档案》冋、《滨湖渔村 图1江西古村落论文研究文献的增长资料来源:作者自绘都昌邹家嘴村档案》、《雕版古村金溪竹桥村档案》、《千年
古村泰和爵誉村档案》等,这些研究专著均结合各古村落的历
代表性的研究以黄浩[21和潘莹a对江西民居的成果最为显著, 史渊源、建筑特色、人文传统,或以亲历亲见亲闻的游记散文, 李梦星对庐陵文化的探讨,方志远对江西古村落的空间分析及 或以明察明鉴明细的档案记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村落的建 旅游开发比较研究巴罗奇等对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
筑风貌、地域特色及发展轨迹。学者李梦星最早研究庐陵文化, 等。著有《庐陵文化纵横谈》问、《庐陵宗族与古村》等;《客家 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4) : 2012年至2013年,国家住 民居与聚落文化研究》3、《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 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及财政部联合,以前所 研究》冋等专著着重研究聚落文化与空间形态研究。对江西民
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展开了两批“中国传统村落”评选叫2014
居的研究中,黄浩的《江西民居》是目前最全面最有影响力的 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公布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一部著作,其他代表著作有黎明中的《江西古村古民居》1151, 名录,江西传统村落评选中共12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 另有《中华客家行一一围屋篇》、《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20 录。此阶段对江西传统村落的保护、管理与研究进入了一个快 个古村落的家底:中国传统村落档案优选》、《中国传统建筑 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开始出现对江西古村落的全面研究,研 解析与传承/江西卷》的、《中国古村落》、《江西古建筑(精)/
究方向和研究视角更加丰富。李小云等对江西山地丘陵地带历 中国古建筑丛书》等均是全国古村落对江西片区的专门研究; 史文化民村保护规划进行研究161;李洁对江西传统民居研究的
有一些学者则以摄影、写生等方式记录下古村落的建筑艺术, 文献综述。此外,王炎松从生物学视角探讨近代西化民居的划 代表性的有《遗落抚河的梦境:江西抚州古村落品读》口、《抚 分;梁洪生对江西历史文化名镇(村)考察评选的历程及其成 州古村古镇》等。效进行研究等。通过对172篇期刊论文样本共统计岀截至2018年5月江 提升阶段(2015-2018 ):这个阶段,学界开展了多项传 西古村落的研究期刊多达98种。古村落作为当下研究的主要 统村落研讨会议,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的“传统村落保护发 对象.兼容了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各个领域的研究涵盖了大量 展国际大会”大大增加了全国传统村落的研究进展。2016年9 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以发表的期刊及文献资料统计来看,《农 月22 0,江西出台《江西省传统村落条例》,成为全国首个
业考古》、《华中建筑》、《江西建材》、《老区建设》、《城
公布的传统村落保护地方性法规。2018年特色小镇南昌论坛, 市发展研究》、《美术教育研究》、《江西社会科学》、《城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对江西古村落的研究热潮。这一阶段,对江 市规划》、《南方建筑》、《建筑学报》、《现代装饰》、《规
西古村落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了新的突破,不再局限于文献分 划师》等12种期刊为江西古村落研究的主要发表期刊(图2、 析和案例研究,代表性的有南昌大学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院出 图3)。版了江西古村落系列丛书;程明翔对江西省级古村落评价指标
体系进行研究;李小芳等利用GIS方法对江西古村落的空间分 省古村落研究内容分析布特征进行分析;徐雪微等以人口统计学特征作为调节变量构 建了消费者对古村落民宿游览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从文献资料统计来看,目前国内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视 \"1.2研究学者构成、研究专著及发表刊物统计角下对江西古村落进行研究、实践和探索,具体的研究内容主 江西古村落研究者当中含有各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以黄 要侧重如村落的历史文化与演变发展、空间形态与风貌特征、 浩、李梦星等领军人物为代表,包括一大批高校的研究者及研 民居特色与景观环境等方面。其具体研究思路.从最初重视古 究团队携手推进江西古村落的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的潘莹、江 村落个体研究的考察和一般性结论到近年来对古村落保护策略 西师范大学的梁洪生、闵忠荣、罗奇;南昌大学的姚搪、蔡晴;
的研究,以具体某地域或某古村落为研究对象,或进行比较分 南昌工程学院的许飞进;武汉大学的王炎松;华东交通大学的 析,或进行具体的规划保护设计。从研究内容来看,江西古村
陈牧川;南昌大学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院;江西师范大学南方 落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三大项(表2),包括基于古村落个体 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学者及知名机构。高校成为江西 研究的一般性结论、古村落文化遗产研究、古村落保护策略研 古村落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还有众多来自江西师范大学、南 究,共设15个研究方向。昌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的研究生,这些大量的文献资源大批
2.1基于江西古村落个体研究的一般性结论是来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2.1.1形成演变和历史文化的研究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第 04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04 2019• 27 •中彩页贺海芳等:近20年来江西省古村落研穷综述与展望
术则是支撑条件冋。许飞进等(2009 )以江西、云南为例从政治、
经济、地理区位以及心理学方面研究了江西传统聚落发展演变 的模式与个性,提出影响村落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经济活动、自 然资源、民俗文化、传统礼制和风水观念等,而其中经济活动 是关键因素,经济的交流使古村落在文化的传播中逐渐发展形 成自身的模式与个性问。罗雨雁等(2016)通过拉普卜特提出
的文化特性与建成环境相关理论,分析江西地区古村落的空间
形成、演变及衰退过程,从而提出推进演变的主要作用要素㈣。 李鹏(2018 )以GIS分析手段对江西175个传统村落历史选址 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年代背景下江西传统村落选址聚集演 变规律和成因。这些对我们了解江西典型古村落的历史发展及 演变模式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关于村落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 侯军俊(2009 )将文化及赣文化概念进行了地理学界定,同时 根据江西各地方言、民居民俗等文化指标及景观的差异,划分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了赣文化区,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隋大 鹏(2012 )选择了对明清时期的流坑村宗族文化进行研究,对 流坑村地理位置、生态坏境、村落选址、布局以及古建筑的全
方位的考察,论述了流坑村的宗族文化在流坑村落的布局、建
图3江西古村落研究文献典型发表刊物数■分布表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表2
江西古村落研究内容文献分类结果统计表(以相关的期刊论文与硕博论文样本为基数统计)筑的关系体现及其文化意义。杨晶(2015 )从民俗学的研究视 角,对江西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民间风土谚语进行分类研究, 在对其文化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其特征,分析 其功能与价值。2.1.2空间格局和景观环境的研究研究分类基于江西古村落个
检索词江西古村落/江西古村落形成演变和历史文化江西古村落/江西古村落空间格局和景观环境江西古村落/江西古村落街巷肌理和基础设施篇数23比例(%)1383江西古村落的布局在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下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自然环境,研究内容围绕古村落整体格局与自然的关系 以及村落布局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为主。对于江西古村落空问格 局研究较早的有潘莹的《论江西传统聚落布局的模式特征》[21],
体研究的一般
156性结论江西古村落/江
江更身 居研究西古村落民居形态与特色4927她将江西传统聚落之布局模式概括为四个特征,即分别为以“形 势派”风水理论为聚落规划之指导原则、采用“横巷式”组织 方式为主形成基本组团、受宗族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影响布局、 受自然约束顺应地形的灵活布局[2,1o其他学者也从不同案例研 究中得出古村落格局的一般规律。如蔡晴等(2009)以婺源与 江南滨水历史聚落与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婺源历史
江西古村落/江西古
物质文 化遗产江西古村村落民居建筑技术江西古村落/江西古村6366913落文化遗产研究落公共建筑空间12121623江西古村落/江西古村落建筑细部装饰艺术非物质文江西古村落/江西古村聚落临水而居的空间形态特征㈣。武启祥等(2010 )从自然空间、 人工空间及其相互关系三个层面对婺源古村落的空间布局进行 剖析,讨论了江西古村落的布局及其与周边自然环境结合的空 间模式特征。李小芳等(2016 )对125个传统村落进行系统研究, 阐述了传统村落分布与海拔、水系、社会环境的关系。这些研 究对江西省古村落的空间格局研究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江西 古村落往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
化遗产江西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古村落/江西古村落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发展研究江西古村落/江西古村落旅游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落保护策略研究2212合计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84100独具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陈家欢(2014)以江西赣县白鹭乡 白鹭村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赣南乡村聚落外部空间的构成特征, 从外部空间衍变的影响因素、构成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对赣南 乡村聚落的外部空间的衍变进行重点研究。舒畅(2014)选取 江西富田古镇对其形态及建筑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富 田古镇的自然环境.结合古镇布局对地理、气候等环境特征进
江西古村落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与当地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传统文化、传统民俗不无相关,且传统民居深受风水文化、宗 法礼制等方面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建筑选址、朝向和布局, 同时也是古村落演变的影响因素,学者们对此有较为全面的研
行了详细描述,并从山、水、田三个景观类型上分析村落布局
究。邓洪武等(2003 )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庐陵古村群” 进行研究,对钓源、滋塘、流坑、湊陂几个文化古村的历史沿革、 文化底蕴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研究,并认为古庐陵地区深厚的 文化底蕴和严密的宗法制度是这些历史古村存在的根本法则,
与景观的关系。王佳慧(2014 )通过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社会 结构因素等方面综合分析.对流芳乡乡村聚落景观的内涵进行 深度挖掘,探讨了流芳乡乡村聚落景观构成的多重因素冋。这
些研究都有助于拓展传统聚落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
2.1.3古村落街巷肌理与基础设施的研究辅助因素是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而经济基础、建筑营造技
• 28 •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第 04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04 2019贺海芳等:近20年来江西省古村落研究综述与展望古村落的街巷肌理与基础设施是历史文化村落的骨架和支 撑,是村落历史面貌的缩影,研究古村落的传统街巷文化,对 于改善古村落的排水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徐贤军(2016)以吉 安市的17个历史文化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 对街巷空间的铺地、排水系统、街巷建筑艺术装饰以及相关尺 度进行了详细分类和阐述,并从地理、气候、风水等方面探讨
中彩页
部分的研究也偏少。黄浩先生指出江西大部分地区,民居建筑 多采用青砖砌筑的清水砖墙,同时还有采用红砂岩作为墙体砌
筑材料,或加工为门仪、门罩等建筑构件。翁佳(2014)对抚 河下游地区多个著名古村、古镇的资料进行研究整理,对穿斗 式结构的平面构成和主要构件的各类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同 时还将体系中各部分的数据进行统计定量分析,并提炼出屋架
了街巷空间的生成背景、构成要素以及街巷空间特征㈣。对于 古村落排水问题,刘丽(2016)在分析我国农村排水现状存在 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古村落的传统水文化和传承已久的古 村落生态治水理念,提出农村排水系统改造和建设的具体理念 与措施,为古村落排水问题的改善提供了很好的实施建议[2\\ 王忙忙等(2016 )选取了江西庐陵文化著名古村落之钓源古村 为例,剖析了基于传统生态智慧引导下的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古 村理水系统,探究中国古村落理水系统背后蕴含的智慧和经验。
2.2江西古村落文化遗产研究内部主要的数据关系㈣。任丹妮(2010)对赣西北、鄂东南地 区传统民居空间性质与木作技艺进行对比研究。兰昌剑(2017 ) 以金溪县传统砖石砌体结构为例,揭示了这种砖石混合砌体的 内部关系与结构语言。南昌大学姚糖教授在《江西古建筑》
(2015) 一书中,对江西传统聚落的乡土建筑营造技艺有所研究,
包括当地材料、砌筑方式及其外部形式语言等㈣,对我们掌握 江西省传统建筑的建造技术、地方特色与价值研究有着重要的 促进作用。2.2.1.2江西古村落公共建筑空间的研究古村落以乡土社会为基础和组成单元,人们在日常生活之 中不仅需要居住场所,更需要满足精神上的建筑类型,以及群 体公共活动的场所。在古村落中,公共建筑包括有宗祠、书院、 戏台、牌坊、码头等为人们提供祭拜、教授、娱乐、交通等公 共活动的建筑,公共建筑的规模通常比一般的民居建筑都大,
冯骥才閃提出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 文化遗产,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经济、艺术、社会价值 的活态村落,是我国体量巨大和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综合性遗产,既有传统民居、古庙、古戏台、古树 等物质文化遗产,又有传统工艺、风俗文化、传统竞技、特色 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2.1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雕饰艺术上也更为繁复多样,融合了同时期各类建筑的精髓.
从文献样本的统计发现,关于古村落中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占51%,比例较重,尤其是对传统民居的研究,江西民居建筑 地域特征性明显,建筑结构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不仅有 丰硕的专著研究,更有大量的期刊文献资料,大量学者均对汀 西民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2.2.1.1江西传统民居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中国乐平古戏台》( 2008 ) —书中从 多个角度解读了乐平古戏台的建筑特点和文化特征,展示了乐 平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品格和神韵㈣。马丽娜(2007) 以戏场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条移民路线上大量明清时期
戏场建筑的考察和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的论 域.归纳总结明清移民通道上戏场建筑的特征性形态四。李辉
(2011 )以江西吉水燕坊、仁和店村为对象,分析其传统聚落
① 民居形态与特色研究特征及其演化以及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 对主要公共建筑形制、主要公共空间及其设计手法等方面进行 分析研究。周文鹏(2015)从祠堂群落的选址与历史演变、整
体空间格局以及分布形态特点三个方面分别探究了万载祠堂的 群落特征,归纳分析了万载祠堂群中祠堂建筑所包含的所有结
黄浩先生对江西民居的研究最早也最成熟,他在《江西民 居》一书中对江西天井式民居的构成规律、特征和建筑艺术特 色做了深刻的研究和探索,总结了江西境内传统民居三大类型, 并从平面形制和传统元素上追溯了天井民居的退化和消失过
程,对传统民居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潘莹等(2006 ) 分析了明清时期江西古民居形成的原因,认为江西古民居模式 是在与江西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长期适应过程 中形成的。江西古民居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社会人文状况 的影响,女实施的居住制度、地域家庭规模、地域风水文化
构形制、装修构造、雕饰艺术等元素。这些研究对古村落公共 建筑空间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和扩充价值。2.2.1.3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①装饰艺术手法与文化内涵研究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往往内容丰富、工艺精湛、文化底蕴深 厚,它们依附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人文意蕴而各具特色,具有不 可替代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江西传统建筑装饰 艺术不仅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 且更为重要的是折射出了江西人民传承建筑营造观念、风俗习
和巫文化状况等。同时,潘莹( 2009 )对江西传统民居的平面 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萃取出天井院落、住房、厅堂三类底层 要素和排屋单元、三合天井单元与四合天井单元两类基本单元, 并从类型学和系统学的角度对民居的平面模式进行分类,由多 个单元参与构建组合为八种复杂平面模式[27Io在居住空间上,
特别是民居中天井的相关研究较多,如黄镇梁(1997 )通过对 临川徐家、南城吴家等实例分析了开闭式天井的物理特性、细 部构造、设计理念和使用功能,并对天井的檐缘从功能,形态 上图文并茂地做了详细分析冋。彭建波(2011 )则系统的从起 因与演化、类型与特征、结构及功能、装饰及审美几个方面研 究了江西的天井式建筑。② 民居营造技术研究民居的营造技术由于传统匠人技艺传授方式的特殊性,许
尚、道德伦理、审美情趣、艺术追求等方面的特质。在江西传 统古民居装饰艺术手法的研究方面,主要以木、石、砖=雕装
饰艺术研究成果为主。刘双喜(2004)从木雕方面探析江西雕 刻艺术风格,论述了木雕的起源、样式、象征意义和题材。林 彬等(2015 )把江西木雕艺术按区域分为赣北的徽派民居木雕、 赣中的庐陵民居木雕、赣南部的客家民居木雕三类,并对三大
类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石雕方面徐志华(2013)以赣北的景 德镇、婺源建筑石刻为例,分析考证了赣北部的石刻文化与徽 派建筑石刻文化的渊源㈣。龚静芳(2010)综合分析了江西雕 饰艺术手法,并结合徽派民居雕饰文化在江西部分地区的流变,・29・多老一辈匠人的传统技艺已经濒临失传,在研究文献当中对这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第 04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04 2019中彩页以及其流变形成的江西徽式民居的雕饰艺术特色两方面进行研 究,挖掘江西徽式民居的艺术文化价值.对江西省传统民居雕 刻艺术的研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许多学者在研究装饰手法的 同时提及装饰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龚静芳(2010 )从儒、道、 周易三方面分析了传统礼制思想对于建筑装饰的影响.同时指
贺海芳等:近20年来江西省古村落研究综述与展望
不同体验主题的旅游产品。刘爱华(2016)分析了江西文港村 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衰微的原因,提出其发展途径:其一是
对毛笔功能价值进行生产性保护;二是对其符号价值进行创意 开发㈣。王志平(2013)构建基于D-AHP方法的江西非物质 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并以景德镇工艺陶瓷为例构建基
出其装饰艺术存在的文化内涵。在研究价值方面,肖学健(2014) 提出装饰艺术的研究为今后艺术的设计和教育提供了鲜活的题 材、学习实践的场所和丰富宝贵的历史研究资源。李枝秀(2013 ) 以江西大塘汪山土库为例探讨研究清代民居的砖雕、石雕、木 雕、彩绘等建筑装饰所彰显的礼仪伦理文化,具有较高的学术 和实用价值阿。在《江西吉安古村落建筑装饰艺术探讨》一文
于DEA的CCR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景德镇工艺陶 瓷产业的产业绩效和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动态实证分析,总结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的一般性特点。这些文献表明江西古 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推进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将有力促进江西省文化产业全面开 花。2.3江西古村落保护策略研究中,匡婷(2013)分析了宗教礼法、民俗信仰等这些文化元素 在建筑装饰中的体现,充分展现了吉安庐陵地区深厚的精神文 化内涵,对研究当地的文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②装饰艺术纹理图案研究肖学健等(2014)总结了赣北、赣中和赣南三大传统民居 的主要装饰图案及装饰特点,并且对江西传统古民居的装饰艺 术图案、纹理与寓意进行了整理和分类网。祝秀琴(2013 )科
近年来对于江西古村落保护策略的研究文献也是研究的热
点,从样本搜集的统计数据看,这一部分研究占26%O这些研 究有的侧重于对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有的立足于个案规划保 护与发展的研究,有的则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与文化语境下的江 西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和对策研究。2.3.1古村落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发展研究学地分析了研究古民居装饰纹理图案的方法和意义,指出对当 今传统古民居装饰艺术纹理图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段亚鹏(2017)通过文学作品中对“爵上加爵”、“禄上加禄”、“官上加官”的相关记载,以抚州俞氏宅绣花楼为例推断这一 组装饰图案表达的核心含义.进而对图案的构图设计、主题思 想及所揭示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网。皮桂梅(2012 )指出古村落系统保护现状存在着古村落整 体景观不协调、古建筑破坏严重;旅游开发过度、商业氛围太 浓;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与保护等方面问题|401o
许飞进(2017)指出涌山古村保护过程中利益未能惠及村民, 旅游开发缺乏资金以及过度的开发使得传统风貌被破坏,同时 指出未能发掘出涌山古村的特色资源,所有的开发模式重复单 一,作者提出首先完善文化遗产教育制度,其次完善法律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冋。洪爱民(2017)则从“原生态”古村落 的现状保护发展出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来阐述古村落保 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完善相应制度,修缮文物建筑,加强
从地方区域来看,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成果的代表有赣 北的《江西九江地区清代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赣中的《江 西驿前明清古镇装饰艺术研究》、《安义古村群传统民居室内 装饰艺术的研究与保护》、《江西吉安古村落建筑装饰艺术探 讨》、赣南的《赣南古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都是针对一定 的区域的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及纹理图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
村民思想教育,完善村落相应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调整古村产业结构,从各个方向入手筹集保护资金解决相关问
究。《江西九江地区清代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江西驿 前明清古镇装饰艺术研究》则从时间性和地域性方面入手,针 对性地分析和研究了装饰的图案纹样、表现形式、构成特性。 总的来说,在装饰艺术特色研究方面研究颇多,针对装饰纹理 图案的研究资料文献较少.多数都是总结性的概括,缺乏对江 西民居装饰艺术纹理图案进行整体性的调查和研究。2.2.2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题。在古村落的保护方面,有些学者从村落的文化价值方面入
手来阐述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廖艳彬等(2015)对村落历史文 化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要通过建设村史档案馆来保 护和传承古村历史文化遗产冋。杨开(2015)以峡江县湖州村
为例.从村落山水格局与村落肌理、庐陵文化、南方民系族群 形成演化的重要例证、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等多方面指出其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血脉,是活态代代相传的村落精 华。在江西首部“非遗”发展报告《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 含的文化价值,并从保护区的制定、山水环境保护、内部格局
保护、建筑风貌保护、文化脉络等五个方面,探讨村落保护措 施制定的方法,实现历史文化名村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双 重目标阿。有些学者从古村落特色文化方面提出保护措施,郑 佳(2016)分析了傩文化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村落文化及村落 空间布局上的作用,进而衍生岀对于特色文化遗产以及古建筑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中显示,江西共有国家级 非遗项目70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48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传承人3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368名,“非遗”资源居全国 前列㈣(截至2016年5月底)。在众多“非遗”资源中,大多 非遗文化在古村落中传承与发展,如果失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村落老屋旧宅犹如一场空洞的演出,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对
保护应遵循的原则。2.3.2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张勇华( 2008 )对宁都中 村傩戏进行调查,剖析其傩文化的文化内涵:祭与戏的结合、
近年来由于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
娱神娱人的结合、去凶纳吉的心理、仪式的灵活性与完整性等 特征网。刘小泉(2014)等探讨体验视角下以江西婺源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婺源作为江西非物质文化遗 产第一县,拥有傩舞、徽剧、三雕、歙砚等多项手工艺制作工业, 学者提出应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两者的关系,针对市场目标设计・30・发研究也显示出研究的热潮,张晓明(2010)以江西婺源古村 落开发为实证对象,指出婺源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核心问题:古 村落景观遗产的地方性要求与景观现代性矛盾、古村落景观遗 产的真实性与商业化氛围的矛盾、保护式开发机制的缺失,并 提出了有远见的保护古村落遗产的地方性、建立真实性与商业 性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保护式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等三大对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第 04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04 2019贺海芳等:近20年来江西省古村落研究综述与展望中彩页
策网。洪霞芳(2012)基于增权视角,以江西省婺源县古村落
实处。最后,古村落研究体系还不够完善。除了赣南围屋的防
旅游发展为例,探索旅游增权去权理论应用于江西古村落旅游 御功能有所涉及之外,包括在防灾、防御系统方面的研究还有 发展的实践。赵磊(2013)通过旅游期望、游客满意度理论对 待完善。江西多处在盆地,传统聚落选址多滨水而建或枕水而 婺源文化遗产的旅游体验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婺源旅游开发 居,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在防灾系统、防御功能方面的研究亟 的总体构思,重点提出了从体验主题的确定、体验项目的设计、 待补位。体验设施的改善、景区体验的管理控制、体验营销的开展五个
3.2古村落研究的展望方面说明了开发的具体步骤.为婺源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 江西传统村落占全国传统村落的4.21%,我们要做的工作 新的视角。要有很多,展望理论研究的成果,将有以下一些方面需要加强。对于江西旅游开发的完善策略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 第一,扩大研究内容和研究区域。研究停留在目前评为传统 从本土资源方面的开发和保护、对设施和空间的优化研究、特 村落名录中的172个古村落还不足够,应重视地域的平衡性,加 殊村落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方志远(2004)以旅游学的角度从 强赣西片区的研究。除此之外,江西尚有很多未被收录的有特色 流域、地貌、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江西省古村落的空间分布状况,
的古村落,他们亟待学者们深入田野进行深度挖掘。目前国内研 对江西省赣派、徽派及客家等三大类型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模式 究文献集中在古村落个案保护主体、保护方法、发展策略等方面, 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述了它们在旅游开发上的共同点和不同
应加强建立完整有效的动力机制体系研究,以推动江西省古村落 点。邱荣飞(2011 )从整体考虑,提出了联合作战的发展策略 发展;应结合多元的学科背景,拓展和细化研究内容。和政策措施,即通过打造红、绿两条黄金旅游线路.将优势景 第二,研究方法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就目前研究现状而 区景点串起来,整合沿线旅游资源.融合沿线相关产业,提高 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岀现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应重视 旅游业整体效益。对于古村落的设施和空间优化研究方面,张 理论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研究,使江西古村落保护具有可操作性 冬(2014)从公共空间的角度,解读了旅游开发后活动模式与 的保护规范、科学化的程序与技术、实时性的动态追踪。除此 原空间模式的矛盾,并提出古村落公共空间环境适应性改造的 之外,对江西古村落的研究不单单关注静态的横向研究,还应 途径:加强对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协调与管理、加强对古村落公 加入动态的纵向追踪研究,两者相结合,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完 共空间的保留与改造、优化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序列问。胡勇兵
善和优化147]o(2017)分析了江西祠堂文化的现状及发展,并指出筹办传统
第三,加强研究的系统性,完善研究框架与体系。针对防 祭祀游、祠堂风俗游、共推旅游年卡活动以及祠堂文化的宣传,
灾、防御系统方面的欠缺,应加强研究江西古村落在防灾减灾 推出古文化旅游项目是其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亮点,同时提出 的保护措施。除此之外,关于古村落传统营造技艺的研究薄弱,
成立祠堂保护协会等若干措施来加强对古祠堂的保护。有的学 应深入挖掘这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深度挖掘那些掌握传统技艺 者则分析基于特殊视角下古村落保护的研究。严轮(2012)从 的匠人和技术,传承这项文化遗产迫在眉睫。△村民的视角来论述古村落的保护研究,提出要开展以村民为主 体的古村落保护工作,让村民从这一工作中受益,提高村民的
致谢:特别感谢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段亚鹏老师对 文化素质,完善法律规范,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增强村民的文 本文的帮助,同时感谢邓欢、邱红霞、张玲三位同学在数据搜 化认同感,并在保护中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跑。集和论文整理上的协助。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相关术语包括“江西古村落”或者“传统村落”或者“传统村镇” 3.1古村落研究的贡献与不足或着“古镇”或者“古村'或者“古村镇”或者“历史文化名村”或者\"历 通过以上关于江西古村落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 史文化名镇”或者“历史文化村镇” “江西传统民居”等检索用语国内学者们对江西古村落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学者们从
多个角度和各个领域对江西古村落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取得了 【参考文献】较大的成就。从总体研究进展来看,研究成果呈逐年增长的趋 [1] 李洁.江西传统民居研究进程与展望[J],华中建筑,2012,(12):
165-167+18势,其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的提高,研究的方法与思 [2] 黄浩.《江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路也在逐步拓宽。但是,江西省古村落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
⑶潘莹,施瑛.简析明清时期江西传统民居形成的原因[J],农业考相比较而言,江西古村落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框架。如研究 古,2006,(03):179-181.区域呈现不平衡趋势。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统计看来,江西省古 [4] 方志远,冯淑华.江西古村落的空间分析及旅游开发比较[J],江 村落案例选取多集中在赣北、赣中、赣南地区,以古村落的空
西社会科学,2004,(08):220-223.间形态特征与传统民居比较研究居多,对江西省西部的古村落 [5] 梁洪生.“中国传统村落”的评选与保护及江西现态初步考察[J], 研究相对较少,造成研究上在区域上的不平衡。其次,古村落
农业考古,2015,(06):298-307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策与策略上,而针对推动 [6] 李小云,闵忠荣.江西山地丘陵地带历史文化民村保护规划探析----以贵溪耳口曾家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0,(09):106-108江西省古村落发展建立完整有效的动力机制体系研究,目前较 [7] 徐雪微,花明.传统村落民宿消费者浏览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为薄弱。在研究方法上,人文与社会科学范式的研究颇多,新 安徽农业,201&46(9):107-110技术、新系统、数据模型等的量化研究也较为欠缺.缺乏操作 [8] 李秋香,陈志华.中国乡土建筑/流坑村[M],重庆出版社,2001性的保护规范与程序、技术与指标等,古村落的保护难以落到
[9] 旌德县地方志办公室.江西古村落——江村[M],旌德县地方 志办公室出版,2001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第 04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04 2019・31・中彩页[10] 陈志华.婺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 毛静,王德保.游刃商儒:丰城白马寨档案[M].岳麓书社,2016[12] 李梦星.庐陵文化纵横谈[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13] 罗勇,邹春生.客家民居与聚落文化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
社,2014[14] 段亚鹏.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M].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17[15] 黎明中.江西古村古民居[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江西卷[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11.[17] 王炎松.遗落抚河的梦境:江西抚州古村落品读[M],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15[18] 邓洪武,邹元宾.庐陵古村群存在的支撑——江西古村落群
建筑特色研究之二[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3):89-94.贺海芳等:近20年来江西省古村落研究综述与展望[32] 马丽娜.明清时期江西一湖北移民通道上戏场建筑形制的承传
与衍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7.[33] 徐志华.江西建筑石刻艺术考略——以景德镇、婺源建筑石刻
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扌艮(美术与设计版),2013,(02):84-87.卩4]李枝秀.清代民居建筑装饰中的礼仪伦理文化——以江西
大塘汪山土库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3,(04):145-149.[35] 肖学健,李田.江西传统古民居装饰艺术研究[J].美术教育研
究,2014,(13): 162-165.[36] 段亚鹏,姜树林.“爵上加爵” “禄上加禄” “官上加官”图案考
一以抚州俞氏宅绣花楼为例[J].装饰,2017,(04):162-165.[37] 张圣才,傅安平,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2016) [R],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2[38] 张勇华.江西宁都中村傩戏研究-----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卩].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1):46-50.[39] 刘爱华.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阐释及发展路径探
究——以江西文港毛笔为例[J].民间文化论坛,2016,(02):90- 100.[40] 皮桂梅.古村落系统化保护问题研究——以江西婺源市村落为
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2,(05):249-251.[41] 许飞进.江西乐平市涌山古村的保护与再利用探讨[J].农业考古,
2017(01):259-265.[42] 廖艳彬,宋红滚.\"美丽乡村”视阈下的古村落文化保护
与开发——以泰和县螺溪镇爵誉村为例[J].农业考古, 2015,(04):296-299.[43] 杨开.价值与实施导向下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措施——
以江西省峡江县湖洲村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7,(05):26- 34.[44] 张晓明,张静.江西婺源古村落旅游开发问题与对策探究[J],
农业考古,2010 (03) :269-271.[45] 张冬.基于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淺陂古村公共空间优化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46] 严轮.基于村民视角的庐陵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钓源
和燕坊为例[J].地方文化研究,2012,(05):31-36.[47] 邱扶东,马怡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与启示[J],
中国名城,2016,(08):89-96.[19] 许飞进,罗奇.古村落发展演变的模式与个性研究[J].农业考古,
2009,(06):229-231.[20] 罗雨雁,沈一,赵志红.江西传统村落的文化保存与延续[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O16,(S1):67-71.[21] 潘莹,施瑛.论江西传统聚落布局的模式特征卩].南昌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94-98.[22] 蔡晴,姚艙.临水而居与枕水而居——婺源与江南滨水历史聚
落空间特征的比较研究[J].农业考古,2009,(04):306-312.[23] 王嘉惠.江西湖口县流芳乡乡村聚落景观现状分析与规划设计
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24] 徐贤军.江西吉安市历史文化村落街巷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
农业大学,2016.[25] 刘丽.RevelationontheDrainageSystemsofAncientVillagesinJia
ngxiProvince[J]./g”ic\"〃\"”a/ Science & Technology,), 2855-2858.[26] 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
遗产[J].传统村落,2013,(1):7-12.[27] 潘莹.江西传统民居的平面模式解读[J].农业考古,
2009,(3):197-199.[28] 黄镇梁.江西民居中的开闭式天井述评[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
学报,1997(02):70-75.[29] 翁佳.抚河下游地区住宅穿斗式木结构法式研究及其当代应用
[D],南昌大学,2014.卩0]姚膽,蔡晴.江西古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31]政协乐平市委员会.中国乐平古戏台[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作者简介:贺海芳(1979-),女,湖南耒阳人,讲师,江西师范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研究方向为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研究收稿日期:2018-06-23Research Summary and Prospect of Ancient Villages
in Jiangxi Province in Recent 20 YearsHE Haifang, ZHEN Kan, N1 Shaomin, LENG Hao Ran[Abstract] The ancient village is a valua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period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nd carri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takes the ancient villages of Jiang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Jiangxi ancient villages in the past 20 years, and focuses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contents divided into general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studies of ancient villages, ancient village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and ancient villages. The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strategy is elaborated, and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deficiencies of the research are summed up, and the prospect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in Jiangxi.[Keywords] JiangXi; Ancient village; Research Review• 32・城市发展研究 26 卷 2019 年第 04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6 No.04 20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