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教育:9个好习惯孩⼦受益 明智的⽗母应该在孩⼦年幼时培养他良好的习惯,这样形成的意识将使孩⼦受益⼀⽣,以下九个习惯是孩⼦成功所不可少的。
好习惯之⼀——积极选择
1、经常对孩⼦讲事情的两⾯性,让孩⼦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
2、⽤积极的眼光看待孩⼦,赏识他们的长处,并告诉孩⼦积极看待问题的好处,让他们对积极的选 择有切⾝体会。
3、对孩⼦存在的短处,要客观看待,甚⾄积极看待,相信孩⼦会越来越好。
4、当孩⼦⼼情不好的时候,告诉他⽤积极的⼼态去解决问题。
5、在家⾥营造轻松愉快的⽣活环境。
好习惯之⼆——独⽴是前提
1、帮助孩⼦发现⾃⼰的能⼒。
⽗母们⾸先要相信⾃⼰的孩⼦是能够独⽴的,同时⼜要在⽣活中创造各种条件让孩⼦们去发现⾃⼰的能⼒。您可以制定⼀些⼩的、容易实现的⽬标,让孩⼦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独⽴的快乐。
2、能放⼿的时候尽量放⼿。
天冷的时候,⽗母们不要先对孩⼦说“该穿⼤⾐了”,⽽是要让孩⼦⾃⼰在感受中学会加⾐服。为了孩⼦的独⽴,有时候⽗母不要对孩⼦⽆微不⾄。
3、尊重孩⼦的选择是让孩⼦独⽴的前提。
篮球健将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最棘⼿、最不放⼼的问题,是允许⼉⼥不按我为他们确定的发展道路⽽独⽴决定⾃⼰的梦想。“这也恰恰是天下多数⽗母都担⼼的问题。可是,要想让孩⼦真正独⽴,⽗母⼀定要冲破这⼀关,这是孩⼦独⽴的关键所在”。
4、让孩⼦有独⽴的思想。
独⽴的⾏为来⾃独⽴的思想,孩⼦的想法与⽗母不同时,⽗母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想法,⽽是要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仔细听听他们的陈述,让孩⼦独⽴表达⾃⼰的见解。
好习惯之三———强烈的责任⼼
1、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家庭中有意识地给孩⼦布置⼀些适当的、⼒所能及的任务,如打扫卫⽣、负责给花草浇⽔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即加以⿎励。
2、听取孩⼦对家庭⽣活的建议。
经常和孩⼦讲讲家⾥的花销添置、⼈事来往,并请孩⼦谈谈⾃⼰的看法,或者请孩⼦出主意想办法。当⽗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就会⼼中油然⽽⽣对家庭的责任感。
3、让孩⼦学会⾃我服务,不要总是对孩⼦说:“你还⼩。”“你不懂。”“你不⾏。”⽽要给孩⼦⼀定的锻炼机会。
孩⼦们的成长速度是惊⼈的,远远超出成年⼈的想象。成年⼈认为孩⼦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已经完全有能⼒驾驭。因此,⽗母们要尽量给孩⼦⼀些锻炼的机会,这样孩⼦便可以在⾃我服务中增强责任⼼。
4、强调做事的结果,使孩⼦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做得卓越的⾃我要求。
5、⽗母不要轻易给孩⼦许诺什么,给孩⼦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否则孩⼦容易养成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坏习惯。
好习惯之四———持之以恒的毅⼒
1、给孩⼦订⽴⼀些具体的⽬标,每天坚持去做,并及时⿎励他们。
2、当孩⼦坚持做⼀件事取得⼀定成效时,给他们⼀个奖励。奖励未必是物质的,可以是⼀个眼神,⼀个微笑,或者给孩⼦做⼀个进步记录。
3、从容易培养的习惯开始,逐渐培养孩⼦的毅⼒,这样慢慢就可以达到持之以恒。
有的⽗母总是觉得⾃⼰的孩⼦没有长性,做事不够坚持,也有的⽗母认为毅⼒就是天⽣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培养的,因此只能“望孩⼦兴叹”。其实,毅⼒完全可以培养出来,⽽培养习惯正是增强毅⼒的好办法,可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毅⼒会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逐步产⽣、增强;逐步产⽣、增强的毅⼒反过来⼜可以强有⼒地促进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之五———充满⾃信
1、⾃信和⾃卑往往⼀念之差。
如果⼀个⼈善于⽤积极的⼼态去看待⾃⼰,就容易⾃信;如果总是⽤消极的⼼态去看⾃⼰,则容易⾃卑。因此⽗母要在这⽅⾯多引导,帮助孩⼦看到事情的积极⼀⾯。
2、⾃信在于积累。
把⼀件事做成功就容易增加⾃信,把⼀件事做失败,就容易增加⾃卑。所以,建议⽗母们不要给孩⼦设⽴不切实际的奋⽃⽬标,那样⾮但不能帮助孩⼦成功,反⽽会打击孩⼦的⾃信。
3、培养孩⼦的钉⼦精神。
钉⼦之所以能钉在坚硬的墙⾥,⼀是因为它很尖,也就是⽬标不很⼤;⼆是因为钉钉⼦的时候,我们使⽤的是榔头,就是⽤的⼒很⼤。如果我们不是⽤榔头钉钉⼦,⽽是⽤拳头砸擀⾯仗,就⼀定钉不进去,因为⽬标太⼤,⽤⼒太⼩。⽗母也要给孩⼦讲些类似的道理和故事,让孩⼦懂得做事的⽬标和⼒量之间的关系,并⽤钉⼦精神去处理⽣活中所遇到的事故。
4、要让孩⼦相信天⽣我材必有⽤。
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有⾃⼰的个性特点和⽤处,因此⽽组成了⼤千世界。⽗母要给孩⼦讲这样的道理,也可带孩⼦到⼤⾃然中去,让孩⼦看看⼭⽔花草。告诉孩⼦⼭有⼭的伟岸,⽔有⽔的潺潺,花有花的芬芳,草有草的绿茵。⽗母也要善于发现孩⼦的长处及与众不同的特点,并及时发扬光⼤他们的特点。
好习惯之六———懂得尊重
1、尊重的重要特点是给⼈发展的机会,张扬每个⼈的个性。
因此,⽆论是⾃尊还是尊重他⼈,都需要我们不⽤固定的模式去看待⼈,要求⼈。相信每个⼈的⾏为都有⾃⼰合适的理由。
2、要尊重孩⼦的想法,不要总是把孩⼦看成被教育的对象,给孩⼦表达⾃⼰意见的机会。这样,就意味着⽗母在给孩⼦做出榜样,让孩⼦懂得什么是尊重。
3、尊重别⼈的劳动。
尊重⼈,不仅要尊重每个⼈的想法、⼈格,还要尊重别⼈的劳动。⽐如,当他⼈把地扫⼲净时,你是否懂得爱惜;当朋友请你吃饭时,你是否懂得感谢……
4、尊重不同阶层的⼈。尊重强调的是每个⼈的⽣命体验,既然是每个⼈的,就说明每个⽣命都可以有不同的体验。因此,在⾯对弱势群体的时候,要告诉孩⼦平等地看待他们,以⼼和他们交流,⽽不仅仅是怜悯和施舍。
5、尊重的前提是民主,因此⽗母要尽可能地在家庭中创造民主的环境,这是⽆声的培养。
好习惯之七———保持诚信
1、⽗母以⾝作则,⾔⾏如⼀,对同事,对朋友,对邻居,对孩⼦讲究诚信,讲话要诚实、有信⽤。
2、如果出现了问题,⽗母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教孩⼦推卸责任。
责任其实是和信誉联系在⼀起的,如果责任在孩⼦⾝上,抓住这个教育机会,让孩⼦学会承担责任。
3、给孩⼦建⽴⼀个“信誉存折”,每次孩⼦做了诚信的事,都要在上⾯记上⼀笔,这样就相当于给孩⼦⼀些⿎励。时间久了,诚信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4、不存侥幸⼼理,不贪⼩便宜。
⽆论是学习上还是⽣活上,都要告诉孩⼦不贪⼩便宜,任何⼀次⼩便宜都会毁掉你的信誉。诚实地对待每⼀个⼈、每⼀件事,⾝边的⼈也会同样以诚信来回报你。
好习惯之⼋———利⼈利⼰
1、⽗母在家⾥尽量找⼀些⼤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做,⼤家有兴趣,对⼤家都有利,做得⾼兴,玩得快乐,让孩⼦体会“利⼈利⼰”的价值。⽗母不要仅仅考虑孩⼦的兴趣,还要把⾃⼰的兴趣加进去,让孩⼦学会考虑⽗母的爱好和利益。
2、找⼀些损⼈利⼰、损⼈害⼰的报道拿给孩⼦看,及时与孩⼦讨论,分析⼈与⼈之间的关系,让孩⼦说说怎样做⼈最适合。
3、到市场上买了⼀件孩⼦喜欢的东西,就要让孩⼦明⽩买卖成功的原则就是利⼈利⼰,我们得到了喜欢的东西,商⼈赚了钱。如果让商⼈赔钱,他肯定不会把东西卖出去。
4、在孩⼦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励孩⼦为他⼈考虑。可以先从⾝边⼈做起,⽐如为⽗母着想,为爷爷奶奶着想,为同学着想等等。
好习惯之九———善待他⼈
1、善待他⼈就要学会了解⼈。
有的⽗母常常说:“我实在不了解我的孩⼦,因为他太不听我的话了!”实际上,这样的话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应该说,⽗母要了解孩⼦,⾸先要听孩⼦的话,听多了就会知道孩⼦在想什么,他希望什么,埋怨什么,需要什么。因此,建议⽗母蹲下来和孩⼦平等对话,同时也要教孩⼦学着去了解周围的⼈,⽤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围和⾃⼰⽣活环境不同的⼈。
2、善待他⼈就要学会欣赏⼈。
⼀位专家曾经谈到⼀个奇怪的现象。他说有⼀次中外孩⼦举⾏测验,测验后的分数让孩⼦分别拿回家给各⾃国家的⽗母看,结果中国的⽗母看了孩⼦的成绩后,有80%不满意,⽽外国的⽗母则有80%表⽰满意。⽽实际成绩怎样呢?实际上,外国孩⼦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这说明中国的⽗母习惯⽤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看待别⼈和世界。⽽外国的⽗母习惯⽤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看待别⼈和世界。所以,建议⽗母们⽤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并教会孩⼦要发现别⼈的长处,真诚赞赏他⼈。
3、善待他⼈就要学会关爱⼈。
这是善待他⼈最重要的⼀点。教育的重要秘诀也是爱,我们常常说要爱得孩⼦不好意思犯错误,也是这个意思。⽗母要让孩⼦懂得怎样去爱长辈,爱同学,爱⽼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