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直线AB的正方位角是30°它的反方位角的读数是( )。 A.210° B.30° C.120° D.300° 答案:A
2.人们建造的房屋、道路、堤坝、输电线路等称为( )。 A.自然地物 B.人工地物 C.地貌 答案:B
3.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单面水准尺时,可用变动仪器高法进行检核,变动仪高所测得的两次高差三差不得超过( )。
A. -5mm B.5mm C.1mm D.25mm 答案:B
4.根据初步拟定的路线方案和比较方案,进行实地选线时的测量工作是( )的测量。 A.路线初测阶段 B.路线定测阶段 C.施工阶段 答案:A
5.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部( )。 A.相等 B.不等 C.0 答案:A
6.水准基点的埋设应在建筑压力范围以外,距建筑的物一般不应小于( )米,距高层建筑物不少于( )米。
A.50 B.60 C.25 D.30 答案:D
7.在三等水准测量中,仪器到尺子的距离不得超过( )米,四等不得超过( )米。 A.150 B.160 C.75 D.80 答案:D
8.下列各测量术语的解释,( D )是错误的。 A.测站,指安置仪器的位置或地点
B.对中,指将水准仪的中心与地面点位放在同一铅垂线上 C.盘左,指仪器的竖直度盘位于观测者的左侧,又称正镜 D.测量误差,指测量过程中粗心大意发生的粗差
9.下列关于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叙述中,( A )是正确的。 A.当施工测量面积较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B.在半径20km的区域测量时,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C.无论测量面积大小如何,都不能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D.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测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10.将图上已经设计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的工作是( D )。 A.测量 B.工程测量 C.测定 D.测设
11.精密水准仪必须( B )。
A.由测量技师操作 B.配备精密水准尺 C.使用进口仪器 D.实施GPS控制
12.已知水准点A、B的绝对高程分别为576m、823m,则高差hAB=( B )。 A.-247m B.247m C.-53m D.53m
13.( A )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线,适用于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A.建筑基线 B.建筑方格网 C.控制基线 D.三角网或导线网
14.一般情况下,只要严格遵守测量规范,仔细谨慎,认真检核观测结果,( D )是可以避免和发现的。
A.误差 B.偶然误差 C.系统误差 D.粗差
15.测定控制点平面坐标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 D )。
A.控制测量 B.高程控制测量 C.导线测量 D.平面控制测量
16.如下表所示,αBC=135°00′00″,如果在C点安置经纬仪,用极坐标法测设D点,水平角β应为( D )。
点名 C D
X 250.000 290.000
Y 260.000 320.000
B β 备 注
D
C A.56°18′36″ B.78°41′24″ C.191°18′36″ D.101°18′36″
17.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任务是( C )对设置在建筑物上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观测点的位置变化量。
A.一次性地 B.随机地 C.周期性地 D.多次地
18.使用钢尺进行精密量距时,如果( A ),需进行尺长改正。
A.钢尺名义长度不等于实际长度 B.测量温度不等于钢尺检定温度 C.测量距离的两端点有高差 D.项目经理有要求
19.从水准点A用支水准路线测量B点高程,往测高差为8.000m,返测高差为-8.006m,HA=50.000m,则A-B两点高差hAB应为( C )。
A.8.000m B.8.008m C.8.003m D.-8.003m
20.全站仪是一种多功能测量仪器,在施工测量中,除能自动测距、测角和测高差三个基本操作外,( A )。 A.还能直接测量坐标 C.不能测量对边距离
B.不能测量面积 D.不能测量悬高
21.能够反映地形的平缓与陡峭的是( C )。
A.等高距 B.等高线 C.等高线平距 D.等高线粗细
22.一张1:5000的地形图包含( C )1:500的地形图。 A.4张 B.16张 C.64张 D.128张
二、多项选择题
23.路线定测的中线测量桩志分为( )。 A.示位桩或控制桩 B.里程桩 C.固定桩 答案:A B C
24.设有中点多边线,观测值应满足的条件是( )。 A.三角形内角和应为180°,即图形条件 B.中点各角之和应为360°,即园周角条件
C.由基线依次推算各边长,最后再推算出基线的长度应等于原丈量值,即基线条件 答案:A B C
25.某大型单层工业厂房采用排架式结构,共有纵向轴线3条,横向轴线18条。施工现场有J2、J6和全站仪可供选择。如果你是现场测量人员,请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问题:
(1)下面有关施工场地控制测量的问题,( ACD )是正确的。 A.在工程开工之前,一般需要建立施工控制网 B.道路和桥梁工程,施工平面控制网布设为方格网 C.大中型建筑物的施工平面控制网多采用建筑方格网 D.面积较小、比较简单的建筑物,常常布设建筑基线 E.建筑基线的主轴线上,控制点应不少于2个 (2)下述结合本案例的说法中,( ACD )是错误的。
A.必须使用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因为全站仪的精度比经纬仪高 B.本工程应建立建筑方格网
C.本工程最好布设建筑基线作为施工场地控制网 D.不管进行什么测量,精度越高越好 E.建筑方格网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一般为±5″
26.某次三角高程测量,已知A点高程HA=l82.232m,在A点观测B点:竖直角为18°36′48″,A点仪器高为l.452m,B点棱镜高l.673m。如果水平距离DAB=486.75lm,则( BC )是正确的。
A.hAB是164.157m B.hAB是163.715m C.HB是345.947m D.HB是346.389m E.hAB是-163.715m
27.下列关于偶然误差特性的描述中,( BCD )是错误的。 A.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趋近于零 B.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频率不相等
C.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D.偶然误差是可以完全消除或抵消的
E.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
28.下列关于偶然误差特性的描述中,( BDE )是正确的。 A.偶然误差纯粹是偶然造成的误差,如读错、算错
B.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C.绝对值大的误差比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 D.绝对值相等的正、负差出现具有相等的频率 E.偶然误差具有抵偿性
29.下列中的( AC )属于偶然误差。 A.瞄准误差 B.距离测量的倾斜误差
C.估读误差 D.钢尺的尺长误差 E.大小和符号都相同的误差
30.小区域平面控制网可布设成( CDE )等,并根据测区面积的大小分级建立测区控制。
A.全站仪网 B.水准仪网 C.三角网 D.导线网 E.GPS网
31.A点高程230.000m,B点高程236.500m,下列说法中的( AC )是正确的。 A.B点比A点高 C.A-B的高差是6.500m E.A点到B点的坡度是6.5%
B.A点比B点高 D.A-B的高差是-6.500m
32.已知A、B、C的绝对高程分别为550.000m、290.000m、320.000m,如果B点在某假定高程系统中的相对高程为90.000m,则下列说法中的( BCE )是错误的。 A.A点的相对高程是350.000m C.C点的相对高程是610.000m E.A-C的高差是230.000m
B.A点的相对高程是160.000m D.C点的相对高程是120.000m
33.使用水准仪测量确定待求点高程的方法有( AC )。
A.高差法 B.视距高程法 C.视线高法 D.三角高程法 E.气压高程法
34.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BCD )和裂缝观测等。
A.高度观测 B.沉降观测 C.位移观测 D.倾斜观测 E.水平角度观测
35.经纬仪十字丝检验的目的是使( ABE )。
A.十字丝竖丝铅垂 B.十字丝横丝水平
C.十字丝清晰 D.提高十字丝精度 E.保证十字丝的中心位置正确
三、填空题
36.钢尺检定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两固定点的已知长度来( )另一种是( )来检定钢尺,建筑施工中测量所用的30米、50米钢尺,通常采用( )即在室外基线场上进行尺长检定。
答案:检定钢尺 与标准尺进行比长 第一种方法
37.距离丈量用的尺有( )、( )、( )。 答案:因瓦基线尺 钢尺 皮尺 测绳
38.在测绘地形图和建筑工程定位放线工作中,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必须在测区内先选一些具有控制意义的点,采用比较精密的测量方法,测定这些控制点的( )和( ),称为控制测量。
答案:平面位置 高程
39.使用测微轮式的仪器读数前,先转动测微轮,使度盘分划线精确地平分双指标线,度数和整30`在( )上读出,不是30`的零分数和秒数在( )上读出。 答案:度数读数窗 分划尺
40.使用测尺式的仪器,以( )为指标线,度数在( )上读出,分数和秒数在测微尺上所处的格数上读出。
答案:测微尺零分划线 属于测微尺中的度盘分划线
41.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测定坡度较( )的山地控制点的高程。 答案:大
42.一对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的零点差应为4.687m、4.787m。
43.微倾水准仪精平操作是旋转望远镜微倾螺旋使水准管的气泡剧中,符合影像符合。
44.用高差法进行普通水准测量的计算校核的公式是∑h=∑a-∑b=H终-H始。
45.竖盘指标差是指当视线水平,指标水准管气泡剧中时,指标没指向90°或90°的整数倍所产生的读数差值。
46.地面点的标志,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临时性标志和永久性标志。
47.当测量误差大小 与观测值大小有关时,衡量测量精度一般用相对误差来表示。
48.控制测量分为平面和高程控制。
49.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高差。
50.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所组成的角度。
四、判断题
51.单三角锁常用于建立小地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和隧道工程平面控制网。 ( ) 答案:√
52.欲表示于图上的实地最短线段长度为0.5m,则应采用的比例尺不得小于1/2000。 ( ) 答案:×
53.施工控制网布设时常用形式有建筑基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导线网或多边形网等几种。 ( ) 答案:√
54.测设的基本工作是测设水平距离和角度。( × )
55.角度测量分为水平角测量和竖直角测量两种。( √ )
56.如果没有经过比长检定的钢尺,距离精密测量时就得加“尺长、温度、倾斜”等三项
改正。( √ )
57.钢尺的名义长度与实际长度的差属于系统误差。( √ )
58.完全可以用水平面替代水准面。( × )
59.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是完全一样的。( × )
60.全站仪不能直接测设已知距离。( × )
61.使用罗盘仪时应置平度盘,让磁针自由转动。( √ )
62.中等数量的测量误差称为中误差。( × )
五、解答题
63.什么是控制测量?
答案:在测绘边形图和建筑工程定位放线工作中,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在测区内先选一些具有控制意义的点,采用比较精密的测量方法,测定这些控制点的平通位置和高程称为控制测量。
64.柱基放样可分为哪两个阶段进行?
答案:(1)在基础砼浇灌之前进行。(2)在基础模板拆完后进行。
65.水准仪i角的检验和校正过程是什么? 答:检验步骤:
(1)在较平坦的场地选择相距约为80m的A、B两点,在A、B两点放尺垫或打木桩。用皮丈量出AB的中点C.
(2)将水准仪安置在C点,测量高差hAB。由于前、后视距相等,因此i角对前、后视读数产生的误差都相等。因此计算出的高差hAB不受i角误差影响,为了提高高差的观测精度,可采用两次仪器高差法。当两次高差之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作为观测成果。 (3)将水准仪移到一个立尺点的附近,仪器与近尺的视距应稍大于仪器的最短视距,测量A、B两点高差hAB,若hAB=hAB,则水准管平行于视准轴,否则存在i角误差,不符合测量规范要求时,必须校正。
校正方法:仪器搬站后,由于与近尺点视距很短,i角误差对读数b2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因仪器距A点最近,i角误差对远尺读数上的影响XA最大,校正时首先计算视准轴水平时在远尺上的应有读数a2,然后保持望远镜不动,转动微倾螺旋,改变视线位置,使仪器在远尺读数为a2。此时视准轴处于水平状态,但水准管轴不水平了。最后用校正针拨动位于目镜端水准管上下两个校正螺丝。校正时必须先松一个后紧一个,直至水准管气泡严密符合。
六、名词解释:
66.定位依据
答案:指与新建建筑物有关的原有建筑物和红线桩。
67.撂底
答案:基础垫层打完以后,把建筑物的各轴线从龙门板投测到基础垫层上,此项工作俗称撂底。
68.固定桩
答案:用一保护其它桩的桩志称为固定桩。
69.龙门板
答案:钉设在建筑物四角和隔墙基础两端基坑外1~2m处的板,叫龙门板.
70.立交园曲线
答案:一个半径为R的连接立体交叉的上下两条直线段的园曲线。
71.比例尺的精度
答案:地形图上0.1mm 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比例尺精度。
72.坐标反算——根据一条边长的坐标增量,计算方位角与水平距离。
73.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直线起点坐标北方向,顺时针到直线的水平夹角,其值应位于0°~360°之间。
七、计算题
74.如图,欲求地面P点至山顶K点的平均坡度及倾斜角。
答案:解:h=Hk-Hp=140-110=30米 水平距离D=300米
坡度ι=tgθ=(h/D)=(30/300)=0.10=10% 查三角函数表得,倾斜角θ=5°43′
答:地面P点至山顶K点的平均坡度10%,倾斜角为5°43′。
75.已知:AB两端点的坐标值xA=1 yA=1和 xB=2 yB=2,试求直线AB的象限角。
答案:解:tgα=(yB-yA/xB-xA)=(2-1/2-1)=1 α=45°
答:直线AB的象限角为45°。
76.如图,已知直线1-2的坐标方位角α12=65°08′10″ ,用经纬仪测得水平角 β2=210°10′10″,β3=165° 20′ 30″, 求直线2-3、3-4的坐标方位角。
答案:解:α23=β2-(180°-α12)=210°10′10″-(180°-65° 08′ 10″)=95° 18′ 20″
α34=β3-180°+α23=165° 20′ 30″-180°+95° 18′ 20″=80° 38′ 50″ 答:直线2-3的方位角为95°18′20″, 3-4的坐标方位角为80°38′50″。
77.试完成下列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的计算。
测站 目标 A 一测回 B C A C 竖盘位置 左 右 水平度盘读数 (°′″) 0 06 24 111 46 18 180 06 48 291 46 36 半测回角值 (°′″) 111 39 54 111 39 51 111 39 48 一测回平均角值 (°′″)
78.已知交点里程为K3+182.76,转角R25°48′,圆曲线半径R300m,试计算曲线测设元素与主点里程。 解:曲线测设元素
TRtan(2)=68.709m,LRJ2TL2.33m
主点里程
180=135.088m,
ER(sec1)7.768m 2ZY=3182.76-68.709=3114.051m=K3+114.051 QZ=3114.051+135.088/2=3181.595m=K3+181.595
YZ=3114.051+135.088=3249.139m=K3+249.139
79.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距离测 点 (km)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 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BM7 130 A 200 B 490 C 370 D 0.234 0.193 -0.166 0.533 -3 0.530 47.040 47.570
-4 -0.170 47.400 -10 0.183 47.583 -7 0.227 47.810 -8 BM8 410 1.028 1.822 -32 1.020 48.830 Σ 1600 1.790
80.必须用精密方法测设135º00′00″的已知水平角AOB,在O点用经纬仪正镜位置测设AOBˊ后,用多测回实测得其角值实为135º01′00″,丈量OBˊ长为48.20米,问在Bˊ点沿OBˊ垂线向何方修正多少长度得B点、使∠AOB为所要测设的值。 解:
,向内侧量取0.014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