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管理会计习题09_9(1)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管理会计习题

第一章 总论

1.芙蓉公司有一个刚从财务会计工作转入管理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张某,对于管理会计知识不甚了解。以下是他对管理会计提出的个人观点:

(l)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职能一样,主要是核算和监督,对相关人的利益进行协调。

(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截然分开的,无任何联系。 (3)管理会计报告要在会计期末以报表的形式上报。

(4)管理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与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完全不同。 (5)在提供管理会计信息时可以完全不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6)与财务会计一样,管理会计同样提供货币性信息。

(7)一个管理会计师可以将手中掌握的信息资料随意提供给他人。 要求:对上述的观点指出正确与否,并进行分析。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1、某公司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生产量: 5000件 销售量: 4000件 直接材料: 20000元 直接人工: 15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20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2000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全部固定): 10000元

产品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00%):55% 假定该公司期初无存货。 要求:

(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单位成本。 (2)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单位成本。

(3)计算分析完全成本法下和变动成本法下企业本期的损益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某冰箱厂连续两年亏损,厂长召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开会研究扭亏为盈的办法。会议有关纪要如下:

厂长:我厂去年亏损500万元,比前年还遭。银行对于年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将停止贷款,如果今年不扭亏为盈,企业将被迫停产。

销售处长: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每台冰箱以1600元价格出售,而每台冰箱的成本是1700元。如果提高售价,面临竞争,冰箱就卖不出去,其出路就是想办法降低成本,否则销售越多,亏损越大。

生产厂长:我不同意。每台冰箱的制造成本只有1450元,我厂的设备和产品工艺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力量强,熟练工人多,控制物耗成本的经验得到行业学会的认可。问题在于生产线的设计能力是年产10万台,目前因为销路打不开,去年只生产4万台,所销售的5万台中,含有1万台是前年生产的。

厂长:成本到底是怎么回事?

财务处长:每台冰箱的变动成本是1050元,全厂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是1600万元,销售和管理费用总额是1250万元。我建议,生产部门满负荷生产,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这样,即使不提价、不扩大销售也能使企业扭亏为盈,渡过危机。为了减少风险,今年应追加50万元来改进产品质量,这笔费用计入固定制造费用;追加50万元作广告宣传;追加100万元作职工销售奖励。试问:

(1)去年亏损的500万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2)如果采纳财务处长的意见,今年能盈利多少?请你对该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1、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A,单价为28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本期共发生固定成本18 000元。 要求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A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是多少? (2)当A产品销售量为多少时,可实现利润92000元? (3)当A产品销售量为多少时,销售利润率可达到30%?

2、某企业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产品单价分别为:甲产品5元/件,乙产品2.5元/件。贡献毛益率分别为:甲产品40%,乙产品30%。全月固定成本为72000元。

要求:

(1)本月甲产品预计销售量为30000件,乙产品40000件。分别计算下列各项指标:

①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是多少?

②甲乙两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分别是多少? ③甲乙产品的综合安全边际以及各自的安全边际分别是多少? ④本月的预计利润是多少?

(2)若每月增加广告费9700元,可是甲产品的月销售量增加到40000件,而乙产品的月销售量将减少到32000件。通过计算分析该项措施是否合算。

3、某公司只销售一种产品,2005年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件,变动成本总额为60 000元,共获税前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于2006年维持销售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2005年的40%。 要求:

(1)预测2006年的盈亏平衡销售量;

(2)若2006年的计划销售量比2005年增长8%,则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

4、设A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60 000元,预计正常销售量4000件。 (1)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及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2)计算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

5、某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为200 000元,销售成本为180 000元,其中固定成本80 000元,若2005年计划增加广告费8 000元,产品单价仍为40元/件。 求:(1)预测2005年公司的盈亏临界点

(2)若2005年计划实现目标利润100 000元。则目标销售额是多少? 6、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售价为每件8元,月初月末产成品存货成本不变,总成本与销售额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月总成本=180+0.625*月销售额

(1)计算贡献毛益、单位变动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销售100件产品时的安全边际销售量和营业净利润,目标利润为150元时的销售额; (2)绘制传统式、利量式盈亏临界图,以横坐标X表示销售量;

(3)如果单位变动成本提高1元,售价应定为多少,才能保持原来的贡献毛益率?

(4)如果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程度,单位变动成本可以下降10%,每月固定成本则将上升85元,售价仍为每件8元,试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和取得目标利润120元的销售额。

第四章 经营预测

1、中盛公司2001年产品销售收入为1 181 700元,销售成本为900 000元。共生产A、B、C三种产品,成本利润率分别为60%、17%和36%,销售比重分别为20%、50%和30%。通过市场调查和内部强化控制,预计2002年公司经营将出现以下变化:

(1)由于销售增长,预计销售成本按上年水平计算将增加10%;

(2)B、C产品市场竞争加剧,预计销售比重将分别调至40%和20%;而A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为增加公司利润,计划将其销售比重调至40%;

(3)通过成本挖潜,预计2002年产品成本将降低4%;

(4)由于产品质量提高,A产品的销售价格将由每件100元(2001年销售量为5000件)升至每件110元,销售税率为13%;

(5)国家将于2002年5月1日调低A产品的销售税率,调整后销售税率为7%。 要求:

釆用因素分析法确定2002年中盛公司的销售利润额。

2、中盛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为1 000 000元,这已是公司的最大生产能力。假定税后净利占销售额的4%,计40 000元,已分配利润为税后净利的50%,即20 000元。预计2001年销售量可达1 500 000元,已分配利润仍为税后净利的50%。中盛公司200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中盛公司资产负债表

2000年12月31日 单位:元 产品 成本利润率 2001 A B C

要求:

根据上述所提供的资料,预测中盛公司2001年的资金需要量。

3、A公司是生产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企业,而决定显像管销售的主要原因是彩色电视机的销售量。假设近5年全国彩色电视机的销售量的统计资料和A公司电视机显像管的实际销售量资料如下表所示: 显像管的销售量(万只) 电视机的销售量(万台) 1994 25 120 1995 30 140 1996 36 150 1997 40 165 1998 50 180 60 17 36 品种结构 20 50 30 100 平均利润率 12 8.5 10.5 31.5 2002 品种结构 平均利润率 40 40 20 100 24 6.8 7.2 38 要求:

(1) 用算数平均法预测1999年A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 (2) 假设各年的权数依次是0.1、0.1、0.2、0.2、0.4,用加权平均法预测1999年A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

(3) 假设预期1999年全国彩色电视机的销售量预测为200万台,用最小二乘法预测1999年A公司彩色电视机显像管的销售量。

4、某公司2003年度的生产能力只利用了70%,实际销售收入850000元,获得利润42500元,并以17000元发放了股利。该公司2003年末的简略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 产 负 债 表

2003年12月31日 单位:元

资 产 1、现金 20 000 2、应收账款 150 000 3、存货 200 000 4、固定设备(净额) 300 000 5、长期投资 40 000 6、无形资产 60 000 资产总计 770 000

该公司预计2004年度销售收入将增至1 000 000元,销售利润率保持2003的水平,并仍然按照2003年度的股利发放率支付股利,提取折旧60 000元,其中80%用于更新改造原有的设备。2004年度零星资金需要量预计20 000元。

要求:按销售百分比法预测2004年度需要追加的资金量。

负 债 1、应付账款 100 000 2、应付票据 80 000 3、长期负债 200 000 4、普通股股本 350 000 5、留存收益 40 000 负债总计 770 000 第五章 经营决策

1、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10 000件,市场销售单价68元,

单位产品成本总额56元,具体资料如下:直接材料20元,直接人工16元,变动制造费用8元,固定制造费用12元。该企业现在每年有35%的生产能力未被利用。

要求:就以下各不相关情况作出应否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假设当追加特殊订货超过企业剩余生产能力时,企业以减少正常销售量满足客户特殊订货要求,而不购置设备增加生产能力。

(1)现有一客户提出以45元/件的价格订货3000件,企业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2)现有一客户提出以46元/件的价格订货3500件,但该订货还有些特殊要求,需购置一台专用设备,增加固定成本2000元。

(3)现有一客户提出以45元每件的价格订货4000件,企业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

(4)现有一客户提出以56元/件的价格订货5000件,接受该订货需追加专属成本3800元。若不接受定货可将设备出租,可获得租金1300元。

2、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两种产品共用设备工时总数为18 000小时,共用人工工时总数为24 000小时。A产品单位产品所需设备工时为3小时,人工工时为5小时,单位产品边际贡献为42元;B产品单位产品所需的设备工时为5小时,人工工时为6小时,单位边际贡献为60元。根据市场预测,A产品最大市场销量为3000件,B产品最大市场销量为2 000件。

请你代为做出决策,A、B产品各应生产多少件,既能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能获取最大的边际贡献总额。

第六章 标准成本系统

1. A产品7月份实际产量800件,具体资料如下: 单位产品材料耗用量 材料单价 单位产品耗用直接人工小时 小时工资率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实际 4公斤 11元 2.1小时 3.2元 0.8元/小时 标准 5公斤 10元 2小时 3元 1元/小时 要求:计算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

2、某工厂固定制造费用及有关资料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支出总额 61 700元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16 000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60 000元 预算产量标准工时 20 000工时 本年度实际耗用总工时 17 500工时 要求:(1)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总额。 (2)用二因素法计算成本差异。 (3)用三因素法计算成本差异。

3、某企业本月实际产量400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45000元,实际工时5000小时。本月企业生产能力为56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90元/件,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12小时,标准分配律为7.5元/小时。

要求:分别采用二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第七章 订货决策

1、某公司全年需要用A零件30 000件,每次订购费用1 000元,每件零件全年储存成本为6元,零售价每件60元,资本成本率15%。供应商为扩大销售,现规定如下表: 订购单位数 0——1000 1001——2000 2001——5000 5001——10000 折扣(元/件) 无折扣 1.00 1.50 2.00 要求:(1)计算不考虑订单限制时的经济订购量;

(2)计算最佳订购量。 2、已知甲企业与库存有关的信息如下:

(1)年需求量为30 000单位(假设每年360天) (2)购买价每单位100元;

(3)库存储存成本是商品买价的30%; (4)订货成本每次60元;

(5)公司希望的安全储备量为750单位;

(6)订货数量只能按100的倍数(四舍五入)确定; (7)订货至到货的时间为15天。 要求:(1)最优经济订货量是多少?

(2)存货水平为多少时应补充订货? (3)存货平均占用多少资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