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梦令》导学案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学案

  【学习内容】9 《词两首——〈如梦令〉》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难点: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友情提示:

  大自然是美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古往今来,词人都喜欢用诗词赞美自然风光。读读这首词,你会发现这首词表现了生活的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自主预习

  1、用“‖” 标出词的节奏,反复朗读,体会词的意境和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如梦令》一词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互动探究

  3、《如梦令》是      代词人             所作。并非其即兴之作,而是她回忆写成的,从词中      可以看出。郊游的时间在夏季,从词中         可以看出。词人玩得很高兴,从词中         可以看出。整首词表现了                                                           。

  读故事,完成练习。

  4、这是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一首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意: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兽形的铜香炉内的香料早已烧完。又到重阳这个美好的节日,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刚刚浸透昨日半夜的凉气。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同学们,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巩固案

  1、把词句补充完整,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1)常记           ,        不知归路。 (         )

  (2)兴尽晚回舟,误入              。    (         )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如梦令”是词牌名,而题目是“常记溪亭日暮”。         (  )

  (2)《如梦令》这首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不知归路”。(  )

  (3)《如梦令》这首词中运用了两个“争渡”,是为了把鸥鸟惊飞。(  )

  3、想象《如梦令》所描绘的景象,改写成散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唱这首词。

  4、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朗读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如梦令》,完成练习。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你发现这首词与本课学习的《如梦令》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绿肥红瘦”中的“绿”指绿叶,“红”指红花,词人用“肥”“瘦”二字分别形容绿叶和红花,有什么妙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