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广州七区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2020学年第二学期广州七区高一统考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写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需用黑色字迹的铅笔作答,答案必需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旨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部分 选择题 (共56分) 一、单项选择题(12小题,共36分)

1. 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D ) A. 牛顿; B. 伽利略; C. 胡克; D. 卡文迪许。

2.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 A ) A. 速度; B. 加速度; C. 动能; D. 合外力。

3. 一辆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汽车的速度越大,则牵引力越大; B. 汽车的速度越小,则牵引力越大; C. 汽车一定做匀加速运动; D. 汽车一定做匀速运动。

4. 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撤去其中一个力,其余的力不变,它不可能做:( A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匀减速直线运动; D. 曲线运动。

5. 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若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均增加到原来的2倍,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亦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则甲、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大小将为:( C )

FA. 8F; B. 4F; C. F; D. 2。

6. 如图所示,用细线吊着一个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B ) A. 重力;

B. 重力、绳子的拉力; C. 重力、绳子的拉力、向心力; D. 重力、向心力。

7.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离心现象解释的是:( A ) A. 拍掉衣服表面的灰尘;

B. 洗衣机的脱水筒把衣服上的水脱干; C. 使用离心机可迅速将悬浊液中的颗粒沉淀; D. 在汽车转弯时,要用力拉紧扶手,以防摔倒。

8. 水滴自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在落地前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则:( C ) A. 风速越大,水滴下落时间越长; B. 风速越大,水滴下落时间越短; C. 水滴下落的时间与风速无关; D. 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与风速无关。

9. 如图,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

Vy(取向下为正)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D )

10. 有质量相等的两个人造地球卫星A和B,分别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两卫星卫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A和rB,且rA>rB,则A和B两卫星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

A

0 A

t 0 t B 0 t C 0 t D Vy Vy Vy Vy 大; B. 卫星A的动能较大;

C. 若使卫星B减速,则有可能撞上卫星A; D. 卫星A的运行周期较大。

11. 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如果卫星上的天线突然折断,则天线将:( D )

A. 做自由落体运动; B. 做平抛运动;

C. 做离心运动; D. 仍随卫星一起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12. 一人用力踢质量为0.1kg的静止皮球,使球以20m/s的速度飞出。假定人踢球瞬间对球的平均作用力是200N,球在水平方向运动了20m停止,那么人对球作的功为:( B )

A. 5J; B. 20J; C. 50J; D. 400J。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零分)

13. 下列情况中,运动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的是:( BD ) A.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B. 作平抛运动的物体; C. 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D. 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14. 在高处的同一点将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V0分别上抛、平抛、下抛,最后均落到同一水平地面上,则:( AC ) A. 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的功相同; B. 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C. 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变化量相等; D. 三个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

15. 一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作了2J的功,则:( AD ) A. 该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2J; B. 该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2J; C. 该物体动能减少2J; D. 该物体动能增加2J。

16. 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1的半径的半径与从动轮2的半径之比

R1:R22:1,A、B分别是两轮边缘上的点,假定皮带不打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C )

A. A、B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VA:VB1:2; B. A、B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VA:VB1:1; C. A、B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A:B1:2; D. A、B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A:B1:1。

A R1 R2 B

17.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物理学领域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这些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的物理概念以及一系列基本规律产生尖锐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导致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C )

A. 经典力学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任何物体; B. 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可知运动时钟变慢;

C. 根据爱恩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可知物体在运动方向的长度缩短; D. 第一个用“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18. 在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其中O点是打下的第一个点(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各点的距离分别为9.51cm、12.42cm、15.7cm,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

(1)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 OC (选填:OA、OB、OC),OC 应记作 15.70 cm 。

(2)该同学用重锤在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重锤质量1.00kg,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9.80m/s2,则OB段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1.22 J,动能的增加量为 1.20 J1.20m

(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这样验证总会出现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大于 大于

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 因为有摩擦生热,减少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 因为有摩擦生热,减少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 .

19.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

(1). 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则: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应 远小于 (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滑块的质量M,实验时首先应做的步骤是 适当抬高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平衡小车的摩擦力,使小车不带少桶时能沿板匀速直线运动 。

(2). 实验时,应该先 接通电源 ,再 释放纸带 (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

四、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本题共3小题,共

32分)

20.(10分)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的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同步卫星的线速度V的表达式?

解:根据地球对地球同步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同步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GMmR2V2mR

则有:

V得:

GMR

21. (10分)如图所示,质量m0.1kg的小球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在竖直面内做半径为r0.2m的圆周运动,已知小球在最高点的速率为V12m/s,g取10m/s。求: 2V1 (1). 小球在最高点时所受拉力; (2). 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率。 解:小球在最高点所受的拉力T为:

V12TmgmrT1N

O (2). 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率V2为:

1122mV2mg2rmV122

得:V223m/s

22. (12分)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1/4圆弧光滑轨道,半径为R,轨道的最低点B的切线沿水

H A R O B C x 平方向,轨道上羰A距水平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轨道最上羰A点由静止释放,经轨道最下端B点水平飞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点处,若空气阻力不计,重加速度为g。求: (1). 小球运动达B点时,轨道对它的支持力; (2). 小球落地点C与B点的水平距离;

R(3). 比值H为多少时,小球落地点C与B点水平距离x最远,及该最大水平距离。 12mVBmgRV2B解:(1). 小球运动达B点速度为:

2VBNmgmR 小球运动达B点时,轨道对它的支持力N为:

得:N3mg

2HR0.5gt(2). 小球在空中飞行时间t为:,C、B间的水平距离S为:

SVBt2R(HR)

R1H2时,xS有最大值, RHR(3). 当即

其最大值为xm2R(2RR)2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