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①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②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③固也。④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天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⑤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⑥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⑦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也哉!
1.本文的作者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 (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欹为美( ) (2)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 ... (3) 斫其正( )( ) (4) 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 ) .... (5)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 ( ) (6)既泣之三日( ) ....
(7)甘受诟厉( ) (8)安得使予多暇日( ) ...(9)以绳天下之梅( )(10) 夭其稚枝( ) ...
(11)纵之顺之( )( )(12)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2)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3)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4)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1
(5)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4.开头一句中的“皆产梅”表面上是说 ,实际上是暗指 5.文人画士品梅的标准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6.结合文意,你认为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指的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7.“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
8.从文意上看,“而江浙之梅皆病“照应了前文“ ”一句话。 9.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 、 、 。(用文中词语回答)
lO.“既泣之三日”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11.本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12.给第一段分层,并写出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夭梅的原因。
14.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梅以曲为美 B.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 C.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D.以旌其所为
2
15·下列加点词与“以夭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中“夭”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C.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1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江宁之龙蟠 ②而江浙之梅皆病③余泣之三日 ④必复之全之 ⑤梅之欹之疏之曲
A.①②用法相同 ③④⑤用法也相同 B.①②用法相同 ③④⑤用法不同
C.①③用法相同 ②④⑤用法也相同 D.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也相同 17、填表格,指出本文中所用的比喻。 字面意 梅 病梅 文人画士 品梅标准:曲,欹,疏 摧残梅的手段: 绳,夭,病,斫,删,锄,养,遏 斫其正 删其密 夭其稚枝 遏其生气朝气 锄其直 摧残梅的结果:皆病,祸烈 选拔人才标准: —— —— —— —— —— —— 言外意(比喻义) 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 复,全,辟,贮 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
3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名我固当。
2.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 3.以夭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4.驼业种树
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7.荫此百尺条 8.早实以蕃 9.非有能硕茂之也 10.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11.稍稍宾客其父 12.其一犬坐于前
13.殆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14.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15.其实仇之 16.传其事以为官戒 17.必复之全之 18.鸣鼓而聚之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0. 锄其直,遏其生气 21.病瘘
22.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23.而卒以祸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