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外预应力加固铁路混凝土板梁应力损失分析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2O]Q Q,31 Science e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工业技术 体外预应力加固铁路混凝土板梁应力损失分析 陈婉 (河海大学 江苏南京 21 0098) 摘要:本文通过对铁路板栗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试验,对预应力损失的情况及趋势进行分析,可为类似工程的预应力损失计算分析提供 参考。 关键词:应力损失 加固 体外预应力 中图分类号:U4 4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4—098X(201 o)1l(a)一0039—01 1工程简介 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是加固桥梁结构甚至桥梁建设的重要方 法。本项目系铁道部重点课题,主要对现场拆除的4片病害铁路板 梁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试验,以期提高板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能 力。该梁为20世纪7O年代产品,由于列车提速以及重型车辆通过需 要对板梁的各方面能力进行评估和提高。该板梁长6m,截面尺寸 如图l所示。 :— 一X1.95X10 =297.2 MPa ~ 5 250 ,f1) 、 (2)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 ×o-s×『l 1o.52 8 60 26]J ×1O …№ 本次体外预应力加固中预应力损失合计值理论上为: 5=297-2+15.5=312.7MPa。 为了测量上述两项应力损失,在锚下安装了压力传感器,在张 预应力施加方案的确定除了考虑提高板梁的承受能力外,还 拉过程中以及张拉后的若干时间内进行了观测,观测记录的数据  考虑桥梁现场加固的实用性。经简单分析认为,采用横向加固方案 如表l所示。对于提高板梁的横向以及纵向连接刚度是比较合适的,本次试验 主要是为了提高板梁承载能力和使用能力,因此认为采用纵向加 4预应力损失分析 考虑到锚具变形、夹片回缩已经接缝压缩等发生都需要一定时 固是比较合理的。采用简单的布筋形式,主要是为了现场加工、安 间,所以从张拉到lOO% ̄j锚固36d,时后,该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可以认为 装、防护等程序的快捷性,同时在试验室内对其可行性进行综合评 是相应的预应力损失阶段,从数值中可以看出,南北两侧引起的压力 定,为现场使用提供依据和范例。 损失分别为:204.8—164.2=40.61{N、187.0—145.6 41.4kN。钢绞线的横 断面面积:l37.4mm ,相应的预应力损失为:295.5MPa、299.1MPa。该测 3预应力损失计算 从锚固36小时后,至6天后,该阶段可 本次试验中,预应力钢筋较短,为直线形式。在试验室内,气温 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吻合较好。变化幅度不大,由外界温度升高所引起的应力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以认为是预应力筋松弛应力损失发生节段。最后两天时间内,压力传感  板梁为7O年代生产使用的,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已经基本完成;所以 器示数基本稳定,可以认为该阶段内应力损失基本完成。2预应力施加方案 预应力损失主要来源于锚具变形(包括夹片回缩)和预应力钢筋的 应力松弛。 5结语 从疲劳试验以及静载试验可以看出,该加固方案是可行的,能 (1)锚具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够进一步提高铁路板梁的承载能力。体外预应力加固铁路板梁方 案中,预应力损失有如下特点: D62-2004)中规定,可以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1)从预应力损失总数值分析中可以认为,理论计算结果与试 验监测数据、结果基本上是相符的; (2)从监测数据中可以分析,在锚固的同时夹片回缩引起的预 应力损失基本已经完成,在36小时内锚具变形及接缝压缩等引起 2的预应力损失方可认为基本完成。 (3)从364,时到6天时间段内,应力松弛损失分析可以看出,该阶 段内应力损失偏小,且已经趋于但仍未稳定,具有继续损失的趋势。 4弭 285. 5 参考文献 110 O 7O . —一 f1】交通部标准(JTGD 60 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黄侨.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 999. 【3】邵旭东.桥梁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图1 板粱截面尺寸 表1 压力传感器读数记录表(kN) 加载程序 张拉l0O% 锚固 l2h后 南侧束 204.8 169.8 167.2 北侧束 l87.0 149.5 147.3 36h后 4d后 6d后 164.2 163.8 163., 145.6 l45.1 144.8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