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施工图纸要求,做如下施工流程。 (1)沉井施工流程 浇顶板 浇底板 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封底 接高井壁 挖土下沉 场地平整 铺设砂垫层 立模板 沉井制作 拆模养护 测 量 (2)沉井基坑施工的监控
施工要求
按规范标准及建设单位认可的设计图纸施工。 监控重点
①根据基坑底面集合尺寸开挖深度及边坡定基坑开挖边线。整平场地后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沉井中心坐标定出沉井中心桩以及纵横轴线控制桩,并测设控制桩的攀线桩作为沉井制作及下沉过程中的控制桩。亦可利用附近的固定建筑物设置控制点。以上施工放样完毕后,须经监理复核后方可开工。
②刃脚外侧面至基坑底边的距离一般为1.5-2.0m,以能满足施工人员绑扎钢筋及立外模板为原则。
③基坑开挖深度:应当视水文、地质条件和第一节沉井要求浇筑高度而定。为了减少沉井的实际下沉深度,可加深基坑的开挖深度,但若挖出表土硬壳层后发现坑底为很软弱淤泥则不宜挖除表面硬壳。基坑开挖深度应通过综合比较确定。
④坑底高于地下水位,对于开挖深度≤5 m以内无支护基坑,基坑最大允许边坡见表:
深度在5 m以内的基坑边坡的最陡坡度
土的类别 边坡坡度(高:宽)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荷载 坡顶有动载 硬塑的轻压粘土 硬塑的亚粘土、粘土 软土(经井点降水)
1:067 1:0.33 1:1.0—1:1.5 1:0.75 1:0.5 经计算定 1:1 1:0.67 经计算定 ⑤基坑底部若有暗藏松软土层应予清除。在井壁中心线的两侧各1 m范围内回填砂性土整平振实,以免沉井在制作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陷。开挖基坑应分层按顺序进行,底面浮泥应清除干净并应保持平整和流干状态。
⑥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施工及井点的设置:基坑底部四周应挖出一定坡度的排水沟与基坑四周的集水井相通。集水井比排水沟底低50cm以上,将汇集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及时用潜水泵、离心泵等抽除。采用井点降水时井点与井壁距离按井点入土深度确定:当井点入土深度<7m时,取1.5m;人士深度7-15m时,取1.5-2.5m。
⑦地基处理:制作沉井的场地应预先清理、平整和夯实,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避免沉井制作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若地基承载力不够时,必须采取地基加固等措施。
⑧制作沉井前须检查钻孔是否已用粘土堵塞,以防在沉井下沉至粘土层时土层被承压水顶穿。
⑨当沉井制作高度较小或天然地面较低时可以不开挖基坑,只需将场地平整夯实,以免在灌筑沉井混凝土过程中或撤除支垫时发生不均匀沉陷。如场地凹凸不平,应加铺一层厚度不小于5cm的砂层,必要时应挖去原有松软土层然后铺砂层。
质量标准
《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DGJ08-236-1999。 验收方法
水准仪、经纬仪、尺量 (3)沉井制作的监控
施工要求
按规范标准及建设单位认可的设计图纸施工。
监理重点
①砼、钢筋及主要原材料核定流程见图
施工单位送样复试
投入使用 监理单位送样复试 主要材料 ②隐蔽工程检验流程见图
施工单位验收认可 分包 监理工程师复验签证 ③砂垫层的铺筑
砂垫层厚度不宜小于60cm。砂垫层施工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振实、夯实或压实等方法。适当加水分层夯实,作好一层经监理检验合格后再做一层,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时,松砂的分层厚度取20-25cm。砂垫层密实度的质量标准用砂的干容重控制,中砂取1.56-1.8t/m,粗砂可适当提高。
④承垫木铺垫
承垫木铺垫时应用水平仪抄平,使刃脚踏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平面布置上均匀对称,每根承垫木的长度中心应与刃脚踏面中线相重合。承垫木可以单根或几根编成一组铺设,每组之间至少要留20-30crm间隙。定位垫木的布置要使沉井最后有对称的着力点。圆形沉井的定位垫木一般可对称设置在互成90º的四个支
3
工程隐蔽 点上,矩形沉井可设置在两长边,每边两个。当沉井长边L与短边b之比在1.5~2.0之间时,两个定位支点之间的距离为0.7lm;当L与b之比≥2时为0.6lm。
⑤沉井结构施工
a)沉井的内摸板宜一次安装完毕或分节安装。刃脚底模应用水平仪进行校平,使之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外模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井壁厚度超过60cm时,一次安装高度不宜超过1.5m。
b)沉井内模应保持垂直(第一节制作时),外模紧随内模支立,不得内外倾倒,以保持外壁面平整垂直以及井壁厚度均等。内外模板及模板支撑的牢固性、刚性、密封性须经验算检查符合要求。
c)大型预埋件应专门设置支撑,不得撑在井壁或隔墙的模板或钢筋上,内外脚手架应和模板与钢筋分开。
⑥井筒分节接高与混凝土的灌筑
a)沉井制作高度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并有适当的重量使之能顺利下沉。 b)沉井第一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应根据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和沉井的结构情况确定,不宜过高。在第一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可浇筑第二节混凝土。冬季制作沉井时第一节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其余各节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均不得受冻。
c)沉井采取分节制作一次下沉时,制作总高度不宜超过沉井短边或直径长,一般不应超过12m。否则,须有可靠的计算依据和采取确保地基稳定的措施,并有足够高度的挖土设备。
d)沉井接高的轴线应与沉井中轴线重合或平行。在接高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尽量使沉井刃脚踏面处压力保持均匀,防止因荷载不均匀而引起沉井偏斜。接高处的混凝土表面应先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表面的浮松石子并冲洗干净。
e)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及预留孔的位置和尺寸等,按照现行“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中所提出的特殊要求进行仔细检查核对。经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隐蔽工程验收合格、签证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刃脚混凝土必须一次浇灌完毕,不得中途停顿。
f)浇筑混凝土前应检验混凝土配比、水泥、外掺料、砂石料等材质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有抗渗要求的沉井在抽承垫木之前应对封底及底板部位的刃脚、底
梁和隔墙进行凿毛处理。
g)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分层浇筑间隔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h)沉井接高位置一般应在沉井浇筑面露出地面尚有0.8~1.0m时进行。在接高前的一般下沉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纠偏,尽可能在刃脚底面呈水平状态时进行接高。接高前的最后一次下沉的刃脚直沉实在土层中,使刃脚在土层中嵌固,有利于接高期间的井体稳定。
⑦钢筋的绑扎及钢封门、预埋件的安装
所有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在浇筑混凝土以前监理进行隐蔽工程核对检查。钢筋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如需变更规格尺寸,须符合规范要求。绑扎钢筋时应采用撑铁将二层钢筋位置固定,保持钢筋应有的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沉井钢洞门结构等安装完毕后,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安装质量检验资料进行验收。对有防渗要求的各类穿墙管件和固定模板用的对拉螺栓等应设有止水片。
⑧井内开启闸门的闸门槽施工
井壁及井的内隔墙中设置有开启闸门时,其闸门槽须在井体最终稳定后再做,使闸门槽上下保证垂直,以保证闸门上、下升降灵活。
⑨施工缝止水与拉杆螺栓止水
a)当井壁厚度较薄防水要求不高时,施工缝可直接用平缝。当防水要求较高时,应在井壁中心埋设竖立的橡胶或钢板止水条。
b)井壁厚度较大时,应用凸式或凹式施工缝,施工前应将施工缝清洗干净。 c)防水要求高的厚井壁宜用钢板止水。镀锌钢板厚度一般为2~3mm,宽500左右,设置在平缝中。施工接缝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前,下层的混凝土面须凿毛,用水湿润表面,并铺浆10~15mm,然后浇筑混凝土。
d)井壁摸板用对拉螺栓帽固定,为防止水的渗漏,在拉杆中间应加焊钢板止水片,拆模后卸下螺帽然后用水泥砂浆嵌平。
质量标准
《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和验收技术规程》DGJ08-236-19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沉井质量验收标准 偏 差 名 称 长、宽 断面尺寸 曲线部分的半径 两对角线长度 井壁厚度 井壁、隔墙垂直度 预埋件、预留孔位移 验收方法: 经纬仪、水准仪、尺量、2m托尺。 (4)沉井不排水下沉的监控措施
施工要求
按规范标准及建设单位认可的设计图纸施工。 监理重点
①不排水下沉时,井内水位不得低于井外水位,挖流动性土时,应保持井内水位高出井外水平不少于1m。不排水下沉中应监测和控制水位、井底开挖几何尺寸、下沉量和速度,以稳定井底,防止突沉,控制终沉。
②井孔内壁由刃脚端面至井顶应有明显的高度标志。
③当井内水深超过5~10m时,可采用空气吸泥法或钻吸泥法出土下沉沉井。 ④助沉纠偏方法
a)采用泥浆润滑套减阻下沉的沉井,在井下沉时泥浆槽内应充满泥浆,其液面应接近自然地面,并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泥浆以便及时补浆,泥浆要定期置换以保证泥浆套的质量。当下沉完成后,对泥浆套应按要求进行固化。
触变泥浆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名 称 相对密度 粘度(S) 指 标 1.1~1.25 >30 法 含砂量(5) <4 试 验 方 法 泥浆比重秤 500cc/700cc/漏斗允许偏差(mm) ±0.5%,且≯100 ±0.5%,且≯100 对角线长的1% ±15 1% ±20 胶体率% 失水率(mm/30min) 泥皮厚度(mm) 静切力(mg/cm2) PH值
100 <14 ≤3 >30 ≥8 量杯法 失水量仪 失水量仪 静切力计(10分钟) PH试纸 b)在不排水下沉井体时应井内主体开挖到预定的深度时开始压气,压气的顺序应由上而下,压气时尽可能用压风机的最大值,井体便徐徐下沉,在井顶平面偏高的一侧适当延长压气时间以进行纠偏。每次下沉量与土体开挖量接近相等,做到挖多少沉多少控制终沉。
质量标准
《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和验收技术规程》DGJ08-236-1999。 验收方法
经纬仪、水准仪。 (5)沉井干封底的监控措施
施工要求
按规范标准及建设单位认可的设计图纸施工。 监理重点 ①准备工作
a)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的要求范围内,经沉降观测沉降率在允许范围内即可进行封底。
b)沉井封底前应绘出沉井内开挖锅底简图。
c)在井点降水条件下施工的沉井,在封底前应用大石块先将刃脚下垫实,同时应加强井点降水保持连续抽水。采用触变泥浆护壁下沉的沉井,当下沉到设计标高封底后立即进行置换触变泥浆工作。
②干封底与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
a)封底前应整理好锅底和清除浮泥,对新老混凝土接触面应凿毛清洗。井内积水应尽量排干,并在每个井格底部中央至少设置一个集水井,其深度和大小要满足水泵吸水要求。
b)封底前应先铺碎石,填平整实后再浇筑素混凝土封底,浇筑顺序由井壁四周向中央,分格、逐段,对称进行一次完成,不得中途停顿,避免产生施工缝而造成渗漏现象。混凝土封底的同时集水井不得填没,排水工程继续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在终凝前不浸水。
c)素混凝土封底的表面应平整,当强度的达到设计强度的25%已上时才允许在上面绑扎底板钢筋。钢筋绑扎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单位自检,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底板混凝土。
d)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停止井点降水。沉井能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封填集水井,应先清洗干净,封填必须密实,防止渗漏。
e)钢筋混凝土底板表面应平整,不得有渗漏现象,如发现有渗露点应压浆堵漏。漏水严重时应设置临时泄水管引流,堵漏结束后再封闭泄水管。
f)当封底面积较大、底梁较多时,根据底梁分格置换,先清除1-2个井格内的土体,抛大石块铺填碎石,浇筑混凝土垫层,然后依次进行。
质量标准
《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和验收技术规程》DGJ08-236-1999 《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验收方法
经纬仪、水准仪、尺量、2m托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