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达州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2022届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模拟卷三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达州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2022届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模拟卷三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 C.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最后一课》和《我的叔叔于勒》。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 ,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 智慧, 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困境 启迪 抚慰 B.困境 启发 抚恤 C.困难 启迪 抚恤 D.困难 启发 抚慰

3.(题文)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耸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一说到孩子的未来幸福,许多父母便会杞人忧天 ....C.他这个建议太好了,大家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成。 ....D.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E. 他经常不交作业,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他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今年3月份,我校大约300名左右学生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 C.通过开座谈会,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D.成语之所以长期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贮蓄(zhù) 静谧(mì) 粗矿(guǎng) 莅临(lì) ....B.枯涸(hé) 梦寐(mèi) 窥见(kuī) 竦峙(sǒng zhì) .....C.信服(xìn) 匿笑(nì) 柳絮(xù) 酝酿(yùn niàng) .....D.应和(hè) 黄晕(yùn) 干涩(sè) 薄雾(báo) ....二、名句名篇默写 6.诗文默写

(1). ,带月荷锄归。 (2).居高声自远, 。 (3).荷叶罗裙一色裁, 。 (4). ,病树前头万木春。 (5). ,出门俱是看花人。 (6). ,听取蛙声一片。

(7).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 (8).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三、诗歌鉴赏

7.阅读刘禹锡的《秋词(其一)》,完成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1)赏析加点的字,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题材、景致、情思、意境、艺术手法方面对本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8.从下面所给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段空缺处。 降临 垂挂 密布

大雷雨之后,出现了一幅使我难忘的景色:雷雨一会儿就过去了,天上①_______着一色灰云,晦暗、苍白、阴霾的暮色忽然②________大地上,仿佛③________着一重严密的灰色妙幕。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不堪其忧( ) (4)不逾矩( )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写出两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1) (2)

4)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10.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瓤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亦说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 .③逝者如斯夫 .④人不堪其忧 .

(2)把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现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内容。

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找两个例句。 从视觉、听觉或味觉的角度: 3)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4)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5)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12.阅读课文《春》第4﹣6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1段:_________图;第2段:_________图;第3段:_________图。 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②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3)第一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4)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

13.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了亲人朋友的参与,操场、考场、校园……更具魅力,晨曦、晚霞、春天……别有韵味。因为携手,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题目:《我们携手走进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A B B D 二、名句名篇默写 6.(1)晨兴理荒秽 (2)非是藉秋风 (3) 芙蓉向脸两边开 (4)沉舟侧畔千帆过

若待上林花似锦 (6)稻花香里说丰年 (7)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三、诗歌鉴赏

7. (1)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2) 刘禹锡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自铸新词,唱出对秋天的赞美,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乐观胸怀。诗人描绘的“胜春朝”的秋景图——晴空万里,明净辽阔,天高云淡,飞鹤高翔,矫健凌云,直冲云霄。如此美妙的景物,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表现手法上,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富有理趣。想象大胆奇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综合性学习 8. 密布 降临 垂挂 五、文言文阅读

9.1)(1)通“悦”,愉快 (2)生气 (3)经得起,忍受 (4)越过,超过。

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2)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3)示例: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三十而立等。(说出两个即可)(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等。)

4)示例: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五则。这则讲的是如何调和“学”与“思”的矛盾。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牛角尖。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有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10.(1)①同“悦”,愉快;②每天;③往,流逝;④能忍受) (2)①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他,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②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一个人就算再不起眼,也有他优于别人的地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4)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符道德规范;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六、现代文阅读

11.1)百草园美丽的自然景物之乐。

2)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听觉: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 3)

①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4)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与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 5)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 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12.1)春花图 春风图春雨图

2)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蜜蜂人格化,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

3)不能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照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

4)这是侧面描写,烘托了春雨中安静祥和的氛围。

七、作文

13.我们携手走进青春岁月

岁月如歌,青春如花。青春就如一支娇艳的花,只开在瞬间,好像昙花,我们还没有看到她的样子,就凋谢了!

青春走过了就流失了,不再回头。如果你在花开的季节,忘记拍摄一些美丽的照片,等到错过了花期,等到我们想起再去追忆的时刻,依然不能回头,时光如水,无法追还。

青春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有许许多多的眷恋,十三四岁的年龄就象一束正在绽放的玫瑰,美丽而清新,让人透彻心肺,感慨万千!但是因为起初的幼稚,我们还没有明白青春的珍贵,还没有来得及珍惜,还没有学会珍惜的时刻,它却慢慢的流走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当我们真正知道珍惜、真正知道留恋的时刻,青春已然老去!明白是一个过程,正如人生是一个过程一样,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来历练,可是历练成熟了,也就时光无多了!

人们善于炫耀青春的价值,把它当作一种资本,尽情挥洒,用挥霍生命来证实青春的贵贱,用虚荣来显示它的魅,,用不在意来证明它的潇洒!

当秋风起,当黄花落,当青春不再,当阳光冷暖时,身体的本钱依然亏损,昨日之日无法挽留,才明白,才如梦初醒,原来青春无须炫耀,无须证明,它是我们挥霍不起的,因为青春不独我们所有! 我们的芳华只是自然的造化,只是上天的给予,不是我们自己的资本,我们没有资本来炫耀来挥霍!当成熟来临,才知道,原来青春是一首歌,一首用热情和精力唱出的歌;青春是个梦,美丽的梦,让我们克服虚荣和浮躁,用坚实造就的美梦;青春是一只雄鹰,一只不怕困难,划过长空的秃鹫,让生命充满了力量!

于我们只有,仅仅只有一次,在美丽的花季,当我们在幸福的时刻,要学会珍惜,在困难的时刻,要学会忍耐,在逆境中要学会奋斗!让我们携手走进青春的岁月,去唱一首动听的歌,去画一幅美丽的画!让青春有美丽的回忆,留住我们最美好的时光,让美丽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