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TSP法作业指导书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1 TSP法(弹性波反射法) 1.1 TSP数据采集 1.1.1 准备工作要点

TSP数据采集前,须告知施工方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预报工作开展前一天,通知施工方按照观测系统设计图打好接收器孔(2个)和爆破孔(炮孔,24个)。

图1 观测系统设计图

(2)接收器孔和炮孔的布置必须由施工方测量人员定点布孔,切勿随意定点布孔,以免影响预报的数据质量。布孔定点时,接收器孔和炮孔应在同一平面上,并用喷漆做好标记,炮点要序号标记。

(3)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包括孔距、孔深、孔倾角)钻孔,孔身要直,必要时需清理孔内岩屑和泥浆。孔内岩屑(渣)和泥浆要用水冲出孔外,以便于套管和炸药包放置到位。

(4)布孔时,如若遇到洞室,接收器孔和炮孔的布置应避开洞室。避不开时,炮孔应布置在洞室的对侧,数据记录时应注明洞室的位置(里程桩号)。 1.1.2 现场检测工作要点

(1)检测人员需在到达预报隧道口之前与隧道技术人员联系,隧道技术人员在检测人员到达前进行通风、除尘等相关工作,并安排好以下人员及物品:瞬发电雷管24支,防水乳化炸药12管,锚固剂一箱,放炮员一名和杂工两名。

(2)检测人员到达隧道现场后,必须与隧道现场工作负责人员了解隧道内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隧道。进入隧道前应签字登记。

(3)到达检测点之后,检测人员必须先确认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再开展检测工作。

(4)检测人员到达检测点后,掌子面要停止一切作业活动,包括钻孔作业、清渣作业、喷浆作业等,切断或关掉影响数据质量的所有噪音源/干扰源。

(5)检测人员应对施工方安排的人员及物品进行现场确认,保证后续检测

工作顺利开展。并对打好的接收器孔和炮孔进行数量和质量检查,对不合格的孔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补孔。

(6)确认接受孔和炮孔合格后,按设计要求,用手持激光测距仪、电子倾角水准仪和钢卷尺测定接受孔和炮孔的几何参数(孔间距、孔深、倾角等);孔间距包括炮孔间距、炮孔到掌子面距离、接受孔到第一炮孔距离。

(7)接收器孔附近的隧道半径、拱顶到隧底的铅直高度、两个接收器孔的距离和高度、接收器和掌子面的里程桩号等数据由施工方提供。

(8)数据采集完之后,安排炮工安装炸药和雷管,每个炮孔药量20~200g,根据围岩软硬破碎程度与距接收器位置的远近而不同。

(9)仪器安装与测试:先安装套管到接受孔(用环氧树脂、加特殊成分的不收缩水泥砂浆作为耦合剂,切勿使用锚固剂),再用清洁杆清洗套管内壁,调整套管方位,确定接收器的方向正确,最后安装接收器,并连接到主机。主机连接触发保护器,触发保护器连接起爆器。

(10)仪器安装完成后,进行复查,确认无误后,先开主机,再开电脑。 (11)布置好预报系统后,除预报人员和炮工外,必须将其他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要求隧道内人员保持安静,避免产生噪音干扰。 1.1.3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包含以下工作:

(1)新建测量文件,并设定采集参数,包括采样间隔、采样数、传感器分量(应用X、Y、Z三分量接收数据)等。

(2)数据采集前对仪器噪音进行检查,仪器工作正常,噪音振幅峰值小于-78dB,并对雷管炸药安装数量和质量进行复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引爆雷管炸药进行数据采集。

(3)准确填写隧道内记录,做到“一炮一记录,一炮一保存”的习惯,在起爆过程中,应采用炮序号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例:距掌子面最近的炮序号最大时,采用递增方式)进行,确保炮序号正确。

(4)放炮过程中,如果遇到炮点漏放,应舍弃,并在记录表中做相应标注;如果遇到炮点爆破异常,应在记录表中相应炮序号处进行标注。

(5)数据采集完成后,保存数据,先关掉电脑,再关掉主机,再收装接收器、电缆线、套管、炮线等。

(6)收装设备仪器,确认有无遗漏,再撤离现场。由炮工确认安全后,施

工人员才可开始施工作业。 注意事项:

(1)对打好的接收器孔和炮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预防因掌子面放炮、喷浆造成炮孔的堵塞、掉块、塌孔等情况。

(2)安装套管前应检查套管底部是否受到机械损伤,安装好之后须检查套管与孔壁的牢固程度。

确定参考点位置。对某一具体TSP系统而言,其参考点位置应与接收器的位置重合在一起,如此可简化实际的定位过程。基于此,接收器孔和爆破钻孔的位置都要转换为参考坐标系的位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