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文)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75分)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 儒学经典著作称“六经”,其中后来亡佚的是

A.《乐》 B.《诗》 C.《书》 D.《易》

2.古人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反映出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韩非“法治”理念 C.老子“无为”“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3.《荀子》记载,“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可见,作者主张 A.施行仁政 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

4.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新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家思想 D.儒家学说与权术

5.“学术界论述董仲舒思想的政治性时,往往侧重于它对现实政权的维护和巩固„„对这一点批判有余而肯定不足。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决定于统治者的性质。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要得出的结论是 A.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时代价值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汉武帝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充分肯定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6.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古代学术思想从合到分

C.中国传统文化的确立 D.政治上的统一不需要思想上的统一 7.作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韩愈的思想主张是

A.知行合一 B.“道统”思想 C.性命之源 D.经世致用

8. “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的是

A.“仁”是天理的核心 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 C.“仁”者“爱人” 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1

9. 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A.否定孔孟权威 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强调“知行合一”

10. 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 A.经世致用 他们

A.反对君主专制,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B.主张“农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C.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国家

D.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12. 下列观点中属于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王夫之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D.“天地之化日新”

13.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下列中华民族对近代西方文明影响最为深刻的是 A.四大发明

B.天文历法 C.唐诗宋词

D.中医

1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产生影响的是 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 15. 古代中国火药武器的发明,最迟产生于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6.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

11.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

17.苏轼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

A.技法高超 B.“出鬼入神” C.注重诗意的特点 D.逼真摹写的特色 1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2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19.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 C.统治政策的调整

B.社会环境的变化 D.主流思想的演变

20.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21. 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22. 魏源著《海国图志》印刷近千册不久被列入禁书;《瀛环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畬被罢官后也被查禁。造成其相同归宿的原因是 A.清朝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B.书中作者的观点触怒清帝 C.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 D.作者的罢官经历决定其归宿

23. 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对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主要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24. 19世纪上半期,第一部由中国人编纂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

25. 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 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 C.反对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26.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传统专制观念的斗争。它反映了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

B.兴民权,设议院,行君主立宪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27. 1917年6月陈独秀于《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8.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新思潮的主流 B.十月革命对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有影响

C.先近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方案,转而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D.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到来

29.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有相通之处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30.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市特别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这里的“过火”是指 A.实业救国论 B.自由恋爱观 C.马克思主义 D.民主与科学

31. 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32.1918年元旦孙中山在《民国日报》的社论中说:“吾人对于此近邻(俄国)的大改革,不胜其希望也。”这表明

A.十月革命引起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B.资产阶级革命阵营发生了变化 C.孙中山对十月革命表示真挚的欢迎 D.孙中山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4

3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34.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

35. 电影《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属于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D.中共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3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37.20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8.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制定的决策是 A.科教兴国 B.863计划 C.星火计划

D.两弹一星

39. “文革”期间,出现了“八亿人口八个戏”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B.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

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

5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D.21世纪初

41.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育、科学、文化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 三个面向”、“ 科教兴国”、“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42.“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段材料表明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43.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 A.否定绝对权威

B.追求功利的主张

C.强调人类理性 D.重视道德的主张

44.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这说明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45. 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46.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47.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6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48. 德国宗教改革文件“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一段话,说: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教徒们的钱呢?这反映了宗教改革

A.认可教皇的搜刮财富 B.认为天主教徒应忠于信仰 C.赞同教会修建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49. 社会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以下各项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 A.只有完全听从理智指导的人才是自由的人 B.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 D.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50.康德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更为智慧的大门,是因为他 A.提出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B.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C.推动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D.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

第Ⅱ卷(非选择题 25分)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25分) 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便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材料二

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实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生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

7

据材料一,说明反对孔子的理由。(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孔子的理由。(6分)

52.(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普罗塔格拉

材料二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封面。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马丁·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

8

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提炼普罗塔格拉的主要观点。(3分)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4分)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4分)概括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西方人文思想的特征。(6分)

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75分) 1——50

ACACA ABDCA ADADB BCBAC AADAC DCCBC CCDCD CBDCB BABCC DDDCB 二、非选择题(25分) 51.(8分)

反对:维护统治者的利益。(2分)赞成:历史影响方面,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现实意义方面,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建立和谐社会。(6分)

52.(17分)

(1)怀疑神;肯定人。(3分) 相似之处:都抨击教会;都体现了人文主义。 (4分) (2)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4分)起源阶段: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或发展)阶段:主张发展个性。成熟阶段:构建理想社会。(6分)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