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各班级呈现出大班化的趋势,因此按照分层教学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
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小学数学为学科背景,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4)03-0031-01一、分层教学理论的介绍
本文研究的分层教学主要指在班级内的分层教学,具体而言指在小学数学班级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目标设计的设定标准,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差异出发,在具体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对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要求,并在巩固练习的设计以及课外指导上迎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现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体学生最大化发展的目标。
笔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分层教学探究,探讨分层教学的有效模式。本次笔者按照实验班70名学生上学期的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层次划分,共划分三个层次。成绩计算方法为,从三次月考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月考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为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为50%,按总成绩对班级学生进行排名:前15名学生划分为层次一;中间35名学生划分为层次二;后面15名学生划分为层次三。三个层次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作业的布置以及课外辅导的知识侧重点三个方面呈现不同。
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对
尤其是在小于当今的学生来讲,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非常关键,
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但什么是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这样的思维方式有怎样的作用,研究发现,形象思维主要是指:以思维型材料为表象进行一定的思维。在小学数学中,形象思维主要是只教师运用一些比较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有趣的教学教材,通过事物的形象特征来认识事物的现象及内容,并且帮助学生做出客观的判断。这种形象思维就要求教师合理使用一些直观的事物,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表象、感官和想象力等多方面思维进行学习活动。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另一个关键性的思维培养问题就是类比思维的问题。类比思维能力是学生考虑内部知识与外界知识之间的一个连接,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充分运用已有教材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用已知探索未知的能力。所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来组织和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类比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有了类比思维,思维的发展。就能
很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理论的实践探索1.教学目标的设置
小学数学分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以统一的进度为前提的,
层教学的目标设计。从主体而言由三部分组成:层次一、层次二和
层次三的目标设计,从目标设计内容上讲包括每节课时各层次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课后练习中各层次学生的作业设计,课外指导中学生学习重点。在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加减混合运算,其教学目标的层级设定为,层次一的教学目标设计,是能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准确率要达到95%以上,并能够进行与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要求掌握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率要达到50%以上,同时能够自编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并进行求解;层次二学生的目标设计为能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准确率要达到95%以上,并能够与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要求掌握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率不做要求,了解自编混合运算应用题的方法;层次三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为能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准确率要达到95%以上,尝试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根据一位数加减混合
要求层次三的同学能够准确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尝试。具体而言,
画出能够准确计算7+8-2,3+9-8,6+7-4,9+7-1,8+8-9等十道一位数加减混合运算,尝试求12-8+10,14+6-5,18+11-4的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并根据一位数的第一题和第二题自编应用题尝试;层次二的学生书本练习准确率达到80%以上,层次一的学生要求在做完书本练习的时候,并做完练习册的练习,练习册的准确率在60%以上。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化,为教师评价教学效果、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提供了标准。
2.教学内容的安排在实践中,教学内容的教学进度安排,大多数教师是以学期时间进行安排的,呈现出各知识点在时间上的平均分配。学生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和教学进度的时间安排之间的矛盾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在分层教学理论下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在学生知识发展的基础上展开,这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在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准确的进位是两
层次一的学生基本掌握主要位数乘法运算的基础。教学结束后,
除个别粗心导致的错误外基本正确;内容,表现为在巩固联系中,
但在运算层次二的学生对两位数乘法的简单练习能够完全掌握,
两位数进位就容易出错,主要表现为仅是位次的不数量增加时,
准确(应该向十位进4进成3),位次计算的不准确(十位上是8进4是12,计算为13),忘记算进位(向十位进的3,没有进行计
(下转第40页)
40学术争鸣DANGDAIJIAOYANLUNCONG2014年03月的。学生除了在汉语课上有汉语学习氛围外,其他时候就算想学、想说汉语,也没有练习的环境。不仅如此,汉语课也不是很理想的汉语学习环境,因为学生都是来自农牧区的藏族,所以在入学前没有汉语基础,如果教师在汉语课上进行纯汉语授课,学生就会听不懂,所以在低年级(一至三年级)汉语课上老师只是用一半的时间用汉语讲,剩下的时间是在用藏语。
5.教师对双语教学的意识不够
由于很多藏族小学的教师都是本地人,而且都是藏族,他们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离开过本地州,自身对外面的世界不是很了
所以他们自身不注解,部分老师存在“学好藏语就可以”的思想,
意学习汉语,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学好藏语就可以了。
(研究者)老师,请您谈谈对藏汉双语教学的看法
这也是好事,(老师)双语教学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但是我个
人认为,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以后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学汉语没有多大的用处的,因为一部分男生小学毕业就要去当和尚,而女
没有多孩子就回牧区(自己的家)帮爸爸妈妈放牧,所以是(汉语)
大的用处。
(研究者)老师,您是哪里人?(老师)我是本地人。(研究者)那您是在哪里上的大学?(老师)也是在本地师专上的大专。(研究者)老师,您学的是什么专业?(老师)藏文,毕业了也一直从事藏文教学。(研究者)老师,那您平时说汉语吗?(老师)不怎么说,在学校跟不会藏语的老师交流的时候说汉语,其他的时候不说。
(研究者)在家呢?(老师)在家就更不会说了。
教师用汉语交流的机会也是很少从以上的访谈中可以看出,
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用藏语,藏语授课,藏语交流,这使得他们对自身和学生学习汉语不重视。
6.汉语教师自身的发展意识不够
(上接第31页)
没有发展的迫切目前藏族牧区小学大部分教师满足于现状,
需求。他们中一部分教师还存在教师岗位目前还是“铁饭碗”的思想,没有提高专业水平的意识和迫切愿望。
7.培训体制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培训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侧重于HSK等级水平培训,首先,双语培训形式单一化,而
对专业知识的培训较少。
(研究者)老师您参加工培训吗?(老师)参加过。(研究者)您能说说您具体参加过哪些培训吗?(老师)藏区教师普通话培训、梦想课程培训,国培。(研究者)您参加过有关藏汉双语教学的培训吗?
没有。(老师)
就相同的几个问题研究者访谈了几个老师,他们所参加的所有培训都几乎没有针对藏汉双语教学的而进行的培训。
其次,校内培训机会分配不公平。研究者了解到在很多学校,有的教师一年内参加了很多培训,有的教师几年内也没有一次机会。
五、结束语
义务教育阶段,具有相当健全的双语教学体系,这类学校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也
体系并不十分健全,牧进行双语教学,但是双语教学的时间较短,
但是还不是区学校没有双语幼儿园,只有小学才进行双语教学,
真正意义上的双语,除了汉语文课外,其他科目全用藏语讲授。同时牧区小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丞待解决,其中双语师资,双语教师质量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
[J][1]王大胄.甘肃甘南藏区藏汉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琼州学院学报,2007(8)[2]余惠邦.双语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3]王珍珍、王鉴.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成效与问题调查研究[J].当
代教育与文化,2013(1)
算),正确率在60%左右;层次三的学生只能掌握两位数乘以一
位数的计算,要对两位数十位和个位的运算容易混乱,准确率是30%。这时,两位数乘法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位专项训练,并逐步增大数字,延长教学时间。而学生在利用两位数进行面积求解时,第一次巩固练习中,层次二学生准确率在80%以上,层次三的学生准确率在60%以上,并多集中在不认真分析题而导致的粗心错误。因此,可以在一个练习后便进行新的教学,在课余时间对层次三学生进行指导练习。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分层教学理论为指导兼顾所有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积极发展。
3.巩固练习的设置
在课堂教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作业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的,
在巩固练习中促进新知识的同学中学生建立与新旧知识的链接,
化和顺应。巩固练习的设置也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别对待。
层次一的学生要求能够准如在小学数学笔算除法的学习过程中,
练习的重点是单元确计算两位数之内任何能够整除的数字计算,
的强化练习以及小升初试题中的有关笔算除法以及先前知识的综合练习;层次二的学生要求能够熟练掌握50之内任何能够整
层次三的学生要除的数字计算,练习和考察的重点是强化练习;
练习的重点是求能够熟练掌握利用两位数和一位数相除的除法,
课后的巩固练习。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分配不同的练习,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就不会因为层次三的学生成绩暂时落后而影响层次一的学生,也不会因为层次一学生的难度过大而影响层次三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方法调动着全体学生的积
极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4.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相结合
分层教学的学业指导要求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来用来关注学生,实行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形结合的辅导策略。在课内辅导中解决三个层次学生的共性问题,通过集体学习促进各层次学生的个体进步,在课外辅导中解决三个层次学生的个性问题,通过差异对待,促进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巩固和强化学习。如,整数除法在学习的第一阶段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计算20之内数字的整数
在课内指导中,除法,并尝试50以内整数除法的运算。因此,除法
但在教学结束后三个层次的学生的运算规则是课时教学的重点,
就需要在课外辅导中,掌握水平不同,平衡三个层次的水平,对层
层次一次三学生进行额外的辅导,通过多联系让学生逐步掌握,
这样不影响全体学生学生的中考链接也需要教师进行课外辅导,
学习的积极性。【参考文献】
[J][1]孟祥林.教学过程最优化.基于分层教学方法的分析.广东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2]孟祥林.分层教学与教学过程最优化.从中日美对比论我国的
策略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4)[3]蔡柏良.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