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留园介绍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曾有“吴中第一名园”之誉的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留园由四部分组成,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西区环境僻静,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富有野趣。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留园的造园特点:“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曲折而自由的布局”。 留园为平地造园,没有地形之便,却能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变化丰富,达到了”处处邻虚,方方侧影“的空间无尽,视觉无穷的效果。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整体上是用建筑围和空间,同时,建筑又将其内部空间划分,形成园中之园。院与院子、馆与馆通过曲廊连接,从而组成一个完整、连续又富于变化的整体。如 留园后庭湖面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

各处相通。

但由于建筑密度比较高,为了避免过大体量对园林景观造成影响,园中利用水池和置石丰富空间的层次。如赫赫有名的冠云峰,冠云峰相传为宋朝“花石纲”的遗物, 玲珑剔

透,没有人工斧凿痕迹, 兼具瘦、漏、透、皱的特点, 有“ 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片山多致, 寸石生情”; 远观有势, 近看有质,颇耐人寻味。通过置石形成对景和与之相呼应的建筑主景,形成了丰富而又有条理的景观视线,做到了景中有景、景外有景。

淡化建筑外观形象,

在建筑周围点缀山水, 增强山林气氛, 并向室内引伸。四面有山皆入画, 一年无日不看花,使得建筑有了收纳和聚景的作用,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便是如此。

留园的空间处理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在留园中比比皆是。如一进留园大门,是一个较宽敞的前厅,然后进入一个狭长的通道,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经过三折后,进入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 随后进入一个半遮半敞的小空间——古木交柯,造园师将这段行程巧妙的采用开阖对比和光线明暗对比,以空间反复的节奏变化,来打破进园漫长通道的单调沉闷感觉。

而留园中部以水体

为主,四周假山的开敞景观,而西部形成以山体为主、水体为辅的山林景观,中西部空间进行对比,形成疏密相间的空间景观,则反映了山水格局对比。

漏景是留园又一典型手法。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窗洞门作为取景框, 行经其间, 就有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出现,。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而且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漏”字,使景色更为生动而富有情趣。如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园古木交柯处,通过漏窗欣赏窗外若隐若现、或藏或露的景色,有移步

换景之妙。

留园中,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意境之美、空间艺术之美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人们去借鉴和品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