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五篇】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 导语】民情⽇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设法尽快帮助解决。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个满意的答复。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今天是阳光明媚的⼀天,久违的太阳终于露出了笑容。阳春三⽉,草长莺飞,⾛在乡村的⽥埂⼩道,处处闻闻春天的⽓息,让⼈⼼旷神怡。

  中午时分,正是中饭时间,我来到了谢英朋家。他还没回来,他⽼母亲在家,听⽼⼈家说谢英朋夫妇⼀⼤早就去车步圩卖⾖腐去了,要等⽚刻才会回来,每天都这样。⽼⼈家热情地端茶倒⽔,招呼我们坐下了来,还要我们在她家边吃中饭边等。我们就⼀边和⽼⼈家聊着家长⾥短,⼀边等他们夫妇回来。

  ⼗⼆点半左右,谢英朋夫妇回来了。⼀辆摩托车载着妻⼦,后⾯货架上⾼⾼的⼀垒⾖腐架⾜⾜有⼗多个,妻⼦肩上还挑着⼀担箩,没有较⾼的骑车⽔平还真骑不了呢。看着*俩满脸的喜悦和⾼兴,我知道他们今天的⽣意很好,这么早就卖完了全部⾖腐。

  ⼀停下来,⽼谢就赶忙热情地招呼我们,并和我们聊起了他的⽣意和他们忙碌⽽有滋有味的⼀天的⽣活。他们每天都凌晨四点钟左右要起来磨⾖腐,早上六七点*俩就载着⼏⼗⽄⾖腐出发赶到车步圩,逢圩⽇就在圩上卖,不是圩⽇就要⾛村窜户卖,⼀般平时每天要磨四五⼗⽄,过节⽇的时候就要多些。他说,因为现在整个车步磨⾖腐卖的只有⼀两家了,所以⽣意好做些,⼀般每天都在⼗⼀⼆点就可以卖完,中午回家吃中饭,下午就是妻⼦收拾⼀下家⾥,⼲⼀些农活,种菜浇地,他⾃⼰为第⼆天磨⾖腐做⼀些准备⼯作,磨⾖⽪、浸⾖⼦、处理⾖腐渣、搞卫⽣等等,就这样忙忙碌碌就忙到了天⿊。

  我们边聊边询问他家的收⼊和打算,他们*俩说虽然每天都起早贪⿊,从早忙到晚,虽然苦点累点,但收⼊还不错。我们明⽩从他们的⾔语间和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和⾃豪,也对未来充满着信⼼!

  不知不觉,我们聊了⼀个多⼩时。⾛出他家庭门,看着和煦的春光,真的感到很欣慰:“三送⼲部全覆盖、为民服务零距离”是“⼗⼆五”期间党和政府为民做出的⼀件实事,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举措,让⼈民群众真正感觉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篇⼆

  在⼀间简陋的房⼦⾥,我见到了永宁街道⾼丽社区农户谢庆英。她⾝材不⾼,看起来像五⼗多岁,⼀问才知道已经六⼗⼆岁了。看到桌上的瓶瓶罐罐,我关切的问得了什么病,她摆摆⼿只说⼀句“⽼病了”。与她的聊天⼀直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她⾮常明事理,对⼤⾛访的活动表⽰⾮常欢迎,所以聊起来也⾮常愉快。

  “阿姨,有什么困难你就直说吧,我可以将情况反馈上去。”,她有点感动,断断续续的讲了她的故事,她有⼀个⼉⼦,⼀个⼥⼉,⼉⼦住的不远,⼥⼉嫁在江宁,⼉*活的家庭状况还可以,就是⾃⼰曾患脑瘤,留有后遗症,不能从事重体⼒劳动,⼦⼥都很忙,照顾不了⾃⼰,⾃⼰⾝体⼜不好,⼜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怎办呢?“这个事我⼀定向社区反映反映”,我临⾛时把我的联系电话留了下来,并嘱咐有困难就打电话给我。我要⾛时,她依依不舍,感动的⼀直落泪。

  在往回⾛的路上,我在想对于党员如果没有⼤⾛访活动,我们也许永远也没有机会⾛进这些普通群众的家,⼼贴⼼地感受他们的疾苦,⾯对⾯的与他们交流,永远也不会理解在追求奢华享受的年代,还有这样⼀群⼈们,在感受他们困苦⽣活的同时,我们的内⼼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同样⾝为⼦⼥的我,应该如何对待⾃⼰的⽗母呢?是常常抱怨⾃⼰⽗母没有给⾃⼰更多?还是时常因为⼀些⼩事与⽗母堵⽓?

  我想我们应该常怀⼀颗感恩的⼼。对于⽣活⼼存感恩,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与农户谢庆英相⽐,我们的⼯作环境和⽣活条件要优越得多,但我们⼼中总怀着不满情绪,抱怨⼯资不涨、埋怨⼯作太累,⽗母给⾃⼰的太少,我们应该扪⼼⾃问,是否在本职岗位上已经全⼒以赴、是否已经习惯了索取⽽忘记怎样回报?在两种处境之下进⾏⽐较,引发了⼀系列的反省——我们应该学会施爱,懂得感恩。

  当碰上不顺意时,⽐抱怨更重要的是⾃⼰为改变这⼀切做了哪些努⼒。感恩之⼼⾜以稀释我们⼼中的狭隘和偏激,帮助我们度过苦痛和不顺。⼈⽣在世,不可能⼀帆风顺,种种失败、⽆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对、豁达地处理。这时,是⼀味地埋怨⽣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活就是⼀⾯镜⼦,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如果我们⼼存感恩,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

  我们要感激⽗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要感激学校的⽼师给予我们的教诲与温暖;感激同事们给予我们的友爱和帮助。让我们学会感恩,为⽗母留下⼀个真⼼的微笑;学会感恩,为朋友留下⼀双⽀持的友谊之⼿;学会感恩,为陌⽣⼈留下⼀丝⼼灵的温暖。只要我们常怀⼀颗感恩的⼼,我们便会发现,⽣活原来是如此的和谐和美丽!“常怀⼀颗感恩的⼼”是这次“⼤⾛访”活动给我的体会,也给我上了⼈⽣中最难忘的⼀课。  暴⾬⽆情⼈有情⾛访电话暖⼈⼼

  汛期的第⼀场暴⾬,来势猛,⾬量⼤。区公路站12345负责⼈张潮在排⽔保畅的第⼀线加班加点同时,没有忘却⾃⼰的⾛访对象江忠和⼤爷⼀家的⽼⽼⼩⼩,主动拨打电话后,让张潮放下了⼀颗悬着⼼。篇三

  上午⼗点左右,我们⾛访了董叶兰⽼⼈家。进去时,看见她的⼥⼉正在⽤柴⽕煮饭,⽼⼈家正坐在旁边唠叨。看见我们来了,⽼⼈家要站起来,她的⼥⼉连忙扶住她。聊天中,她⼥⼉告诉我们,⽼⼈家昨天在去菜地时摔跤了,摔伤了腿。我们对⽼⼈家表⽰问候,⼀名驻村⼯作队队员拿出⼀百元给她⼥⼉,让她给⽼⼈家买些⽔果,提醒⽼⼈家要注意⾝体,年纪⼤了,独⾃⼀⼈尽量少到菜地,建议她⼥⼉多过来陪陪⽼⼈家。

  在晚上的⾮贫困户⾛访中,我们到⽼*⼉⼦家中⾛访时,建议他要多陪陪⽼⼈家,提出天下⽗母⼼,特别是母亲怀胎⼗⽉,含⾟茹苦把他抚养成⼈,为⼈⼦⼥要懂得感恩,⼤⼉⼦表⽰以后会多照顾他⽼⼈家。篇四

  今天是车步赶圩的⽇⼦,也是中圳村的“圩⽇”,因为这⼀天,中圳新的村部就要正式启⽤了!这真是值得纪念的⼀天。  20**年,在驻村的⼀年多时间⾥,我们⼯作组主要以群众关注的焦点为“三送”⼯作的突破⼝,办实事,惠民⽣。通过筹资兴修⽔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我们在中圳村建设新村部的问题上也积极表⽰会尽⼒量帮助中圳村⼀年内完成新村部主体建设。没有压⼒,就没有动⼒,为尽快完成这⼀任务,我们就建设新村部事宜进⾏了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构想是如此美好,但过程却总如此艰⾟。在新村部建设预算中,除了上级配套的⼏万元资⾦,仍差20余万元资⾦缺⼝,20万的资⾦筹措任务,我相信对任何⼀个部门⽽⾔,都是⼀个艰巨的任务。为了尽早启动⼯程,⼯作组和村⼲部想尽了⼀切办法,带头捐⼀点、通过私⼈感情向⽼板讨⼀点,向社会募集⼀点……在筹资的过程中,我们碰过壁、遇到过冷脸,但我们最终坚持下来了。今天,终于看到了累累硕果。

  为了向村⾥表⽰祝贺,我们选派了5名⼲部赶赴中圳。刚⼀进村,就听到了喜庆的歌声,远远地还看见了新村部楼顶飘扬的彩旗,⼤门⼝还聚集很不少群众,都是帮村⾥招呼客⼈的。从他们的笑容⾥,我看到更多的是希望,是整个中圳村的希望。远远地望着这栋办公楼,还有这群质朴的⼈们,那时的⼼情,欣喜与感动并存。

  望着⼤门前⾃⼰选定的对联,我凝视良久。不光是欣赏书法者潇洒的笔锋,更是在体会联中的含义。正如此联所书:中华锦绣育千秋⼈杰,圳成⽔流润万栽物丰。  愿中圳的明天更美好!!篇五

  ⼀⼤早,我就从历市镇政府骑着摩托车赶赴神仙岭以北的车步村开展帮促⼯作。经过近半个⼩时的颠簸⽔泥路,于9:00整到达该村。

  到达车步村后,我⾸先⾛访了⽥间地头、新屋下组及部分村民。随后,来到村办公室,和村⽀两委、村民代表进⾏交谈。在座的村⼲部、群众代表积极发⾔,共话发展。据村党⽀部书记钟有良同志介绍,车步村属江西省“⼗⼆五”规划省级贫困村,现有⼈⼝1886⼈,外流⼈⼝625⼈, 19个村民组,总户数422户。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笋、养殖⽣猪为主,近年来受⾃然灾害以及⼟地贫瘠,缺少创业致富带头⼈,很多年轻⼈都外出打⼯,村⾥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5.7洪灾以来坡上的农作物基本绝收,很⼤程度上影响了群众⽣产⽣活,积贫、返贫现象⽐较多。

  经过⼀个多⼩时⼆⼗分钟的交流,我感觉到全村上下创业致富的*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寻求发展的好载体。针对该村⾃然灾害多、⼟地贫瘠、劳动⼒富余的现状,我建议该村⼤⼒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发展、尽快发展、提速发展。⼀是⿎励村⼲部发动群众连⽚种植⽲笋,形成规模,以便统⼀管理,统⼀经营,形成产业;⼆是充分发挥村⼲部的“双带”作⽤,⿎励农户⼤⼒养殖⽣猪,与⼤世界、万家惠⼤超市形成产销链条;三是协助该村与历市镇政府和定南县⽔利部门联系,抢抓今年加强⽔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好机遇,全⼒扩宽河道;四是建议认真监督实施好村组公路硬化⼯程,使之成为群众满意⼯程,改善村民⽣产⽣活环境。下⼀步打算历市镇民政所协调适当给村⾥解决部分低保户、五保户物资,并向镇领导请⽰在七.⼀之际多慰问⼏名参与抗战的⽼党员。

  临近端午,但烈⽇灼热。顶着⽕热的太阳,经过热情的交谈、⾛访、询问,对该村群众愿望、观念、思想,对村级经济状况、发展思路、发展难题等有了⼀定的了解,不经意间太阳已开始偏西,拖着满⾝的汗⽔、怀着恋恋不舍的⼼情开始颠簸在离开“差别⼈⼀步”的车步村。⼀路上,怎样帮助群众领会精神、理清村级发展思路,解决村民实际难题、化解农户扯⽪纠纷,如何促进统⼀思想、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增⽐进位、促进和谐稳定,时时在⼤脑中回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