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X+Y单元主题教学”:贵在融合。单元主题教学,就是把教材的某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整合本单元的情感主题,挖掘本单元的训练点,然后围绕重点大胆取舍,做到一课一小得,一单元一大得。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过程中,我们探索了“1+X+Y单元主题教学”法。
“1”,是指精读课例的教学。从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实现与文本、教师、编者、学生间的平等对话,从中品味、欣赏蕴含在词语、句子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能力训练,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可以说,这篇文章担负着“以例悟法”的艰巨任务,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X”,指的是若干篇略读课例的教学。除一篇精读课例外,单元内的其他几篇文章都作为略读课例。对这些文章,不必逐一探究每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一般来说,教师可采用学案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即“依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效果,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Y”,指的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主题体系,中年级每学期拓展4本书,高年级每单元拓展一本书。拓展书目的教学一般在课内完成。通常,教师可采用阅读汇报课、阅读检测课、自由阅读课、阅读欣赏课等形式,强化本单元的主题训练点,使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第 1 页 共 8 页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1+X+Y单元主题教学”可以实现三大融合:
一是精读与略读的融合,既品词析句,又海量阅读。精读课上,落实了叶圣陶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略读课和拓展课上,落实了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读与略读好比阅读教学的两翼,紧密配合,缺一不可。
二是理解与运用的融合。理解是为了运用,运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理解。精读课上,体会情感并把“学语文”落实到位;略读课和拓展课上,突出训练重点,强化巩固,形成能力。
三是学文与学法的融合。以精读课为例,以例悟法;略读课和拓展课作为练习,依法自学。
二、案例分享:《热爱生命》一组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共有4篇文章:《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开篇导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由此可见,本组课文的情感主题是“热爱生命”,语言训练点是“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
细细读过这4篇文章之后,我们发现,从内容上看,《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这两篇文章都与盲人有关,《触摸春天》是盲姑娘用生命感受春天的美好,《永生的眼睛》是琳达一家为了让别人重见天日,捐献眼角膜。而《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则是用具体事例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针对本组课文的特点,用两课时就能完成学习任务。
第 2 页 共 8 页
第一课时:精读《触摸春天》,略读《永生的眼睛》,感受生命的美好,并掌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这两种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触摸春天》——以例悟法。整篇课文围绕一个问题:一个盲姑娘却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这真是一个“奇迹”!请你用心地读课文,画出描写小姑娘触摸到春天的句子,试着谈谈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奇迹”?引导学生抓住“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极其准确、竟然、张望”等重点词句,体会到盲姑娘因热爱生活而产生的奇迹。然后,出示句子“尽管命运剥夺了安静______,可她凭着______,最终______。”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理解填空,进行语言训练。
此时,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谈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含义深刻的话。教师随即告诉学生,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或已有的阅读经验,说说还有哪些残疾人,同样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创造了奇迹。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谈后,对“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就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永生的眼睛》——依法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学体会两次“骄傲”的不同内涵。
第二课时:依法略读《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对生命产生敬畏,并渗透“结合背景资料”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第 3 页 共 8 页
把两课合并施教,梳理两课中难理解的句子。“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让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理清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两课中选取了哪几个典型的事例。在学生理出“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小花怒放”四个事例后,任选一个事例联系关键语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体会、感悟。在体会“静听心跳”一部分时,可少量补充作者的背景资料。学完后,在师生合作的小诗中结束学习。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困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
生命是砖缝中昂然挺立的瓜苗,
生命是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小花,生命是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生命是坚持,是不放弃;
生命是顽强,是不屈向上;
生命是坚韧,是执著地抗争。
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第 4
页 共 8 页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
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
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三课时:《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向生命致敬》闯关汇报课,检测学生的拓展阅读情况,强化含义深刻句子的体会方法,实现由读到写的训练。
第一关:内容关——我会连。旨在检测学生对拓展内容的大体掌握情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教师提供的打乱顺序的“作品题目、作者、主要内容”连线,根据正确率和用时情况,赛出小组闯关成绩。第二关:词语关——我会填。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出示露空的四字词语,如“危在______、______与共”等,让学生填写、诵读,并进行2分
第 5 页 共 8 页
钟背诵。
第三关:理解关——我会品。旨在强化、巩固已学习的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通过哪种方式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并说说自己的感悟。
第四关:习作关——我会写。由读到写,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可以以“生命”为题写一首小诗;也可以写一件小事,从中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三、“1+X+Y单元主题教学”效果反思。
“1+X+Y单元主题教学”使语文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让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
1.改变了学生阅读量小、阅读能力不强的状况。
一般来说,学生利用2-3个课时就能完成一组课文的学习任务,用一个月的时间基本能学完教科书的内容,节省了3/4的课内学习时间,其他时间可供学生海量阅读和参加实践活动。现在,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可达到100万字,大家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的涉猎面很广,从《上下五千年》到《林海雪原》,从《窗边的小豆豆》到《海底两万里》,由古到今、由中到外,都读得津津有味。由于孩子们喜欢书,家长给孩子的礼物也变成了书,亲子共读,分享读书感悟,使班级、家庭形成了浓郁的读书氛围,正朝着“阅读立人”的美好境界迈进。
2.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一课一得。
第 6 页 共 8 页
以往的语文课,或多或少存在着目标太多、容量太大的问题,都想在短短的40分钟内,把“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感情朗读”、“书写指导”等全部体现。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实际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学会。而“1+X+Y单元主题教学”则注重整合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删繁就简,教学目标相对集中,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尽量做到一课一得,循序渐进。
如,《热爱生命》这组课文,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巧妙整合,虽然只是渗透了“热爱生命”的内容主题和“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这一语言训练点,但重点突出,目标集中。
3.充分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精读课上,学生通过例子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略读课上,学生运用学案自学,学习形式更加灵活主动;拓展课上,学生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畅游书海,乐此不疲。整个教学环节,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又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生成了新知,提高了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在小学低年段掌握了必要的学习方法,小到理解词语、作批注,大到学习一类文章应把握的要点、切入点等。因此,到了小学高年段,许多学生能像教师一样,自己吃透教材,并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行设计清晰的“学案”,实现自能读书。
目前,主题阅读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究,如主题阅读和主题习作怎样融合才能更扎实、自然、高效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主题学习”之路走得更远。
第 7 页 共 8 页
(作者单位:毕英春、黄学慧、刘丽杰系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李凤君系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西关小学)
(责任编辑钱丽欣)
第 8 页 共
页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