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服务基于大数据的运用
数据一直是信息时代的象征;2011年5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报告后,大数据的概念备受关注;金融业一方面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同时金融业也高度依赖信息技术,是典型的数据驱动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数据作为金融核心资产,将撼动传统客户关系及抵质押品在金融业务中的地位;
大数据可以促进高频交易、社交情绪分析和信贷风险分析三大金融创新2;无论互联网金融领域哪种业务模式与产品设计无不体现对大数据的合理运用;
作为一家拥有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阿里金融通过分析客户在淘宝上的购买情况包括客户购买的商品以及一些其他的维度,就能够判断出客户可能是处于怎样的生活阶段,可能会有哪些潜在的消费需求;如果还不够准确,阿里金融会通过支付宝,譬如你交水、电、煤气费的地址来核实你是否有稳定的住址;通过多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对用户的信用判断就有了一个很的可靠基础;
阿里巴巴2012年9月宣布的“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定位,在阿里小贷业务上得到了完美体现;2010年和2011年,阿里金融分别于浙江和重庆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为阿里巴巴B2B业务、淘宝、天猫三个平台的商家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阿里小贷具有天然优势,通过与阿里巴巴的B2B、淘宝网、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的无缝对接,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都被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资信调查中;
2.金融服务趋向长尾化
与银行的金融服务偏向“二八定律”里的20%客户不同,互联网金融争取的更多是80%的“长尾”小微客户;这些小微客户的金融需求既小额又个性化,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往往得不到满足,而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小微客户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其可以高效率地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大数据金融、P2P网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其中P2P网贷及众筹还满足了一部分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自营小微信贷业务3年来,已经累计为超过32万家电商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户均贷款4万元3;截至2013年6月底,余额宝累计用户数达到万,成为目前中国用户数最多的货币基金,与传统基金理财户均七八万元的投资额相比,余额宝用户的人均投资额仅为元,满足了“小白”用户的小额理财需求4;截至2012年7月,众筹平台点名时间上线一年的时间,通过审核上线的项目有318个,其中项目的成功率为47%,150个项目成功达到目标,总共筹集到资金近300万元人民币,单个项目最高筹集金额约为万元,平均每个项目筹集金额9267元,使一部分缺乏资金启动项目的创业者成功募集到小额资金;
3.金融服务高效、便捷化
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全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方便、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极大地提高现有金融体系的效率;
与银行相比,阿里小贷的优势是申请贷款流程比较简化,只要是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和淘宝卖家,无需担保,从申请贷款到贷前调查、审核、发放和还款采用全流程网络化、无纸化操作,客户足不出户,只需要在电脑前简单操作即可轻松获取贷款,整个过程最短只需要3分钟;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业务使生活消费和企业信贷等支付行为更加方便、省时;用户通过支付宝“快
捷支付”业务,无需事先开通网银,只要输入卡号和手机动态口令等信息就能完成付款,减去了开通网银、操作U盾等不必要的程序;
互联网金融门户的“搜索+比价”带来的金融产品服务让信贷从复杂变得简单;我爱卡的信用卡业务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在线下,用户从申请信用卡到最终拿到信用卡,往往需要花费近1个月的时间;而在网上申请,一般7天到10天,就能够收到信用卡;
4.金融服务低成本化
互联网金融的低成本化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交易成本上,如阿里金融单笔贷款的审批成本与传统银行相比大幅降低,其利用了大数据和信息流,依托电子商务公开、透明、数据完整等优势,与阿里巴巴的B2B、淘宝网、天猫数据贯通、信息共享,实现金融信贷审批、运作与管理,与金融机构传统的“三查”相比较,成本低、速度快;另外一方面体现在服务成本上,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譬如2012年,阿里金融累计借贷的小微企业数超过20万户,这些企业全年平均占用资金时长为123天,实际付出的年化利率成本为%;以日息为万分之五的订单贷款产品为例,2012年所有客户平均全年使用订单贷款30次,平均每次使用4天,以此计算客户全年的实际融资利率成本仅为6%,仅相当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再如第三方支付带来的结算成本大大降低;众筹模式开拓了低成本的新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门户让客户以更低成本搜索比价更多优质的金融服务产品;
——节选自互联网金融
转载请注明出处,了解更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