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 ,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2)根之茂者其实遂, 。(韩愈《答李翊书》)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 (7)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8)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冰雪世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也为下文写送别作下了铺垫。 2.(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凉爽的秋风夹杂着桂花的幽香,高大的广玉兰郁郁葱葱,花圃里零星点zhuì﹣﹣﹣﹣﹣﹣﹣﹣﹣﹣着的月季花生意盎然,“敬文化”长廊令人浮想liánpiān____,徜徉在.校园里,心中满是惬意。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点zhuì ②浮想liánpiān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生意盎然 .②惬意 .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6分)
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明星范冰冰偷税漏税,其敛财手段令人发指。 ....
B.有规律的锻炼可以帮助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增强免疫能力。 ....C.妈妈郑重其事地嘱咐我: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看重同学之间的情谊。 ....D.既然王厂长抛砖引玉,那我就斗胆谈一点看法。 ....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走进绿树成荫的黄海森林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通过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使我们认识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
C.信步施耐庵故居,浏览大师之作,感叹他的文不加点,才华横溢…… D.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5.(2分)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美国中学生在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唯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是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
②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③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④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
⑤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 A.⑤④①②③ 一.名著阅读.(7分)
6.(2分)革命烈士( )就义前毅然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 A.许云峰
B.齐晓轩
C.陈然
D.成岗
B.⑤④①③②
C.④①⑤③②
D.④①③⑤②
7.(2分)小王子居住的星球有一种非常可怕的种子,这种种子是_____种子。( ) A.铁树
B.猴面包树
C.吃人树
D.梨树
四、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
8.(3分)江姐,原名 ,初次到川北, 成了她的向导,在进城时,发现她的丈夫 及其他革命者被悬首示众。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 9.(7分)综合性学习
近期,城南中学开展以“敬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请写出一个含“敬”字的俗语或名言。
(2)在“评七星”活动中,小扬同学被评为“敬礼少年”,但是在家里他却经常顶撞奶奶,对此,你会如何劝说?
(3)请你为校团委以“敬业”为主题设计两项校级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二、阅读理解(55分)
10.(5分)(一)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北陂①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②碾成尘。
【注】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①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②南陌:指道路边上。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④.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④竹实:又名竹米,隐士所食之物。 (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遂葺宇其上 .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乎?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①梅溪之西 .D.①自康乐以来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四时俱备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③遂葺宇其上 .④既素重幽居 .(3)翻译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4)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5)甲、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2.(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好奇是成才的催化剂
①远古的某一天,一个猿人由树顶俯瞰大地,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尝试着离开了一直居住的大树,来到了地面。这一小小的好奇,完成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壮举。 ②又是遥远的某一天,一位法国画家在多次描绘了一种果子之后,出于强烈的好奇,冒着中毒的危险品尝了一下,发现它无比甜美可口。这一小小的好奇,使人们的餐桌上多了一道佳肴﹣﹣西红柿。
③明代的中国,一个叫万户的人远眺苍穹,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坐在椅子上,在椅子周围绑上自制的“火箭炮”想倚其“飞天”。虽然他以失败告终,但这一小小的好奇,成就了人类航天探索第一人。
④无数的事例彰显着一个道理: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好奇,或许是最为神秘而有趣的人类心态之一。它来自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好奇心常与创造力挂钩。出于对一个崭新领域的好奇,于是开始逐步地深入其中,探索、发现、创造,最终完成壮丽的事业,这是许多科学家成才的轨迹。
⑤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好奇心助人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辍耕之垄上 .②扶苏以数谏故 .
成才,不仅仅因为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催生人对探寻研究、获取知识的热情与信心。正是出于对物质构成的好奇,才有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正是出于对生物进化的好奇,才有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是出于对大地资源的好奇,才有了李四光的油田发现。
⑥好奇不仅仅对人,甚至对动物的生活成长也有巨大作用。有研究表明,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因而不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生存经验,最终成为了草原、原野上的强者。
⑦当然,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不懂得控制自己,任好奇心泛滥,那就是在任欲望泛滥。灯红酒绿的世界,有太多太多事物让我们好奇。而那炫目的糖衣,掩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珍惜好奇,珍惜每一瞬诞生的探索欲与创造欲;另一方面又要慎待好奇,有选择地分辨哪些是值得探索的,哪些是不能涉足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致卷入好奇的黑色漩涡,而是使其成为我们成长成才的催化剂。 (1)简述开头 ①﹣③段的作用。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13.(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他不是我们的家人
王一松到教室里报到时,我嗤之以鼻,与我一起不屑一顾的,大有人在。他名声不好,之所以从他班移至我班,是因为他的父亲苦口婆心的结果,老师原谅了他,却过不了我们这一关。
那个冬天,异常寒冷,他穿着破旧的棉袄,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发黄的棉花,有一次上体育课,我恶作剧地用铁丝将那些旧棉花掏了出来,博得了许多同学的哈哈大笑。但那天放学路上,王一松却被冻僵在半路上。他请了好几天的假,我的心中过意不去,每每回过头去,都想看到他矮小的身影。
他重新来上学了,我的心像揣着一只小鹿一样怦怦乱跳,生怕他发现我的阴谋,而他则十分阳光,手虽然冻裂了,却开始关注我们教室里的煤火。
煤火是去年冬天时,那个老门岗帮我们垒的,他退休了,今年冬天,我们要过一个苦冬。
他说:“我这些天没闲着,一直在向爷爷学习如何垒煤火,如今,已经出师了。”
课间他忙活得不亦乐乎,没有人帮助他,他拆砖、倒土,一脸污泥。当他匆忙地坐到教室里时,老师怒目而视于他,因为他的形象有碍观瞻。僵持了十分钟时间,老师忍无可忍,而他则不知所以然,因为,他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脸上有多么难堪。
他不得不杀出了教室,没有热水,水管被冻住了,他只好用冰去擦自己的脸,冰带刀,像岁月,像流言,他的脸破了,鲜血直流。
我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的人,良心难安的我,带着他到了学校门口的卫生所。医生眼睛不好,忙乎了半天,我火了,骂了医生,他的脸部有了伤疤。
那件事后,我默认他成了我的朋友,虽然他的性格孤僻,实在是难以接近,虽然他经常逃学。我试图在同学们面前改变他的形象,他家穷,但志气不能穷。我要求他每天认真地洗脸,将洗脸当成一件无上光荣的工作。他第一次擦去了多日的浮尘,也在我面前,第一次露出了真颜,他不丑,反而帅气阳刚。
夏季多雨,雷声大作,那个下午,教室里成了海洋。老师们去开会了,只留下30多个学生坚守。他坐不住了,站起身来,站在板凳上,对大家说:“我们冲出去吧,这房子危险。”
那个时代的学生,怕老师怕得要命,经常罚站、晒太阳或者体罚。因此,他的想法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们在默认与反对之间徘徊。他跑了出去,拖着我,我坚持不肯,因为外面大雨倾盆。刚到门口,房子漏得更厉害了,接着,墙倒了,梁塌了。 他发了疯似的冲进教室里,他腿不好,却一个个地拖每一个同学的身体,30个学生,出来28个,两个小女生,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他大骂她们,她们迈不动脚,他一手一个,将她们拽了出来。他想最后一个冲出来,却错过了机会,梁砸了下来,他血肉模糊。
他不是我们的家人,却胜似我们的家人,虽然我们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 每年的清明,我们班里的29名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赶到家乡,去坟上看他。经年累月,每个人都改变了容颜,但对他的情感依然不减。那两个小女生,如今已经为人妇为人母了,搂着他的墓碑,泣不成声。
衣襟带花,岁月风平,凌厉的日子磨平了我们的斗志,削完了我们的青春。有些人甚至因为整日在情感路上纠缠不休,或者由于金钱而锒铛入狱。而他不管,他依然带笑,那伤疤成了永远醒目的标识。他送给我们的,永远是笑,一辈子的笑。
选自《新青年(珍情)》有删改)
(1)文章中的“我”对王一松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情节 初识王一松 ① 垒煤火取暖 ② 暴雨中救人 (2)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赏析语句。
他只好用冰去擦自己的脸,冰带刀,像岁月,像流言,他的脸破了,鲜血直流。(从修辞角度赏析)
(3)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
他不是我们的家人,却胜似我们的家人。
(4)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王一松这一人物形象。
(5)请分析本文与《我的叔叔于勒》中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表达效果的异同。 三、写作.(60分)
14.(60分)青春无限美好,有追求、有梦想,也有冲动、迷茫、叛逆……回首往事,你是否为曾今的自己感到自豪、后悔、自责…… 请以“蓦然回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工整规范;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我”的情感态度 嗤之以鼻 过意不去 ③ 接受认可 ④ 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解答】答案: (1)知者乐水
(2)膏之沃者其光晔 (重点字:晔) (3)落霞与孤鹜齐飞 (重点字:鹜) (4)老骥伏枥 (重点字:骥) (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灯火阑珊处 (重点字:阑) (7)无可奈何花落去
(8)静影沉璧 (重点字:璧 )
(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重点字:阑) 2.【解答】答案: (1)①缀 ②联翩 (3)①àng ②qiè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6分) 3.【解答】ABC.正确;
D.有误,“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该成语用错对象,它为谦辞,不能用于别人。 故选:D。
4.【解答】A.有语病,语意重复,“停下脚步”与“驻足”重复去掉任何一个均可; B.有语病,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均可; C.没有语病;
D.有语病,句子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现象”。 故选:C。
5.【解答】⑤与语境一起完成一个表述,表达了参赛要求;
④①两句紧接上句展开,写出了学生们的应赛情况,二者可结合“唯独”一词辨析顺序; ③②紧承上句句意对这件作品进行了评价,②表述了最后结果。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⑤④①③② 故选:B。 一.名著阅读.(7分)
6.【解答】“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这是许云峰在英勇就义前面对敌人他说出的慷慨就义言辞,体现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故选:A。 7.【解答】B
四、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 8.【解答】【答案】江竹筠 华为 彭松涛
【解析】江姐,原名江竹筠,曾用名江志炜、江雪琴。江姐被派到川北,中途同她一道上车的是华为,此人成了初次到川北来的江姐的向导。江姐到城门口打探进城的事,看见城楼上挂着几个木笼子,在悬首示众。为了记住并纪念这些死难的战友,就要了解他们的姓名。江姐走过人群,靠近布告,她的目光被第一个姓名吸引住,那意外的名字是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他是江姐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
9.【解答】【答案】(1)恭敬不如从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等 (2)示例:小扬同学你是“敬礼少年”,可见你对别人礼貌有加,更不用说对自己的家人了吧?
(3)参考示例:开展以“敬业”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敬业”为主题的作文竞赛,以“敬业”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等等。 【解析】
【详解】(1)开放性试题,只要写出关于“敬”的俗语或成语即可。如:孝敬父母以情为上。 要人敬者,必先自敬等。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扬;其次针对情况,小扬经常顶撞奶奶,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3)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能力。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结合主题选择最切合实际的活动即可。如:以“敬业”为主题制作黑板报或手抄报;以“敬业”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等。 二、阅读理解(55分)
10.【解答】(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句中的画面,一定要正确理解其意思的情况下,结合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
(2)从表现手法看,后两句有两种,分别是比喻和托物言志。可选择一个角度作答,从文意看,表现的是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情操,寄托了诗人心志高洁、不合流俗的情怀。 答案:
(1)(3分)池塘中的春水环绕着杏花潺潺流淌,杏花临水盛放,妖娆美丽;水中花影荡漾,摇曳迷离,与池边树上的花相映生辉。(语言生动,富有文采,酌情给分) (2)(3分)对比的手法(1分),写北陂杏花与南陌落花进行对比,突出了北陂杏花高洁的品质(1分),借此表达自己虽遭贬谪,仍不失高远之志,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1分).(若答托物言志且分析得当,可得全分) 译文:
池塘中的春水环绕着杏花,花与水中的倒影各有千秋。即使被春风像雪一样吹落,也胜过落在南边小路上被碾作尘土。
11.【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A.①打次,它,指山;②他们; B.①②再,又;
C.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去,往; D.①以后;②因为。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四季常存。时:季节。
②句意为: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欣赏。 ③句意为:于是就在山上盖了间房屋。遂:于是,就。 ④句意为:我既然向往隐居。素:一向,向来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字词:颓,坠落;竞,争着;跃,跳出水面。句意: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重点字词:乐,喜爱;岂,怎么;徒语,白白地说,随便说。句意: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怎么能随便说(非虚妄之语)。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体会写景的妙处。甲文:动静结合,以不同视角描写:“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以仰视角度写峰,以俯视角度写水。乙文:从描写景物的方法看,文章动静结合,作者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似热闹,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高无人的幽静。
(5)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两文内容可知,甲文通过描述山川之美,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乙文通过描述石门山清幽秀美的风景,体现作者乐山乐水的文人之气及隐居避世的高洁志趣、高洁情怀,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故两文都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感。 答案: (1)B
(2)①季节;②参与,欣赏;③于是,就;④一向,向来
(3)①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怎么能随便说(非虚妄之语)。
(4)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5)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感(或:对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2.【解答】(1)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的作用,具体答题规范格式可参考: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文章开头用三个事例引出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又作为论据论证论点的作用。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
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本文对中心论点在第四段: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 (3)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第五段内容可知,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列举道尔顿和达尔文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好奇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催生了人探寻研究、获取知识的热情与信心”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本文开篇用三个事例提出论点: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接着接着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列举道尔顿和达尔文的事例来证明“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最后深化论点,提醒大家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
(1)①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列举三个实例引出中心论点: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③同时也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中心论点。 (2)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
(3)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好奇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催生了人探寻研究、获取知识的热情与信心。
(4)开篇用三个事例(也可以把具体事例概括出来)引出论点,接着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或例证)的方法证明论点,最后补充论证,深化论点,提醒大家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 13.【解答】【答案】(1)①恶作剧事件②默认为朋友 ③良心难安④感动怀念(或敬佩思念)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尖锐的冰比作岁月和流言,生动形象地写出周围人对“他”的冷漠和他遭遇的悲惨,表达出“我”内心的自责愧疚和对“他”的同情。
(3)“不是家人”是指王一松与大家无血缘关系,“胜似家人”是因为他比家人还要关心我们,为了挽救大家的生命而牺牲了自己,真正诠释了什么是真情大爱。
(4)①不计前嫌(豁达大度,阳光乐观)、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特点】被“我”的恶作剧冻裂了手,还愿意为大家垒火取暖,并因此受罚也无怨。【分析】②勇敢、沉着果
断【特点】,暴风雨来临时劝大家离开教室。【分析】③临危不惧(舍已为人),教室倒坍后冲进教室救人。
(5)同:“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文章始终;以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异:本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王一松情感的变化,凸显了王一松乐于助人、勇敢果断、临危不惧等优秀品质,也易于表达“我”对他的愧疚、敬佩、怀念等复杂情感。 链接材料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我”又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③“我”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三、写作.(60分) 14.【解答】【例文】
蓦然回首
在生命的纵横阡陌,踽踽而行,或见落花翩跹衰草盘桓,或经流水人家榆柳娉婷,或恍然听见悠远山谷中传来的黄鹂声声清啼,或一路尘满客袍。在行途的终止,我站定身子,蓦然回首,曾经的舟车劳顿原来是用以抵化一个明媚的春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们或许都曾像格林兄弟,在面对零碎的情节,无法预知它与未来有怎样的串联。对看似白费的努力不免心灰。可是,这联系一直都存在着,如一条透明的丝线纵贯历史的长空,酬我们以璀璨的银河,只待蓦然回首,验证曾忠于心声的无悔。
几时看过《康熙大帝》这壮阔豪迈的帝王史诗,惊羡于作者非凡的叙事能力和渊博的才学。后来才知。作者凌解放,学历尚低。在下放农村的年代里,他 用劳动之余研读了许多古文史书。谁也无法理解这样的痴迷能为那个萧艾遍生的年岁带来什么。而就在一次研讨会上,凌解放突发奇想将目光投向那个开创盛世的康 熙大帝。以二月河为笔名,那些了然于心的史料经帙真如河流般汇成浩瀚壮丽的海洋。他填被的、又岂只是一个帝王的寂寞?他是为文学的画卷上那空白的一角,添 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蓦然回首,那些枯坐灯下的岁月仿佛都充盈了起来,饱满而鲜艳。
人们常常以为,成功多带有偶然性、殊不知,智慧女神的光芒更胜过幸运女神的眷顾。只有始终撇试身外的杂音,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呼唤,也许《格林 童话》的成功就不会来得那样迟。事物的联系与发展总是暗藏奥秘玄机。横陈在我们面前的荆丛,萦绕
于身畔的夜雾,甚至由自我衍生的孤独,都是命运的安排。当 我们剥落虚无,触摸心壁上的纹脉,点亮梦想,哪怕灯火阑珊,也必定能照亮一寸欣喜的脚印。
当我摊开掌心,无数的掌纹仿佛凌空而起,泛着萤火,交织成神秘的幻象;霎时是我魂牵梦萦的江南古镇,转瞬又融成玉龙雪山的清澈雪水,忽而一面经 嶓扬起庄严的图腾,最后耸立起一座孤崖。我临崖垂望。崖下是一面澄静深蓝的湖面。我可以窥见,那一个钟爱诗词,沉醉文学的青衫少女,凌波而来,在历史蓦然回顾中,化羽涅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