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展示 1.【答案】B
【解析】A.恣睢(suī),莫衷一事——莫衷一是;C.啜(chuò)泣,张慌失措——张皇失措;D.“哂笑”的意思是“嘲笑”。 【考点】汉字的音、形、义
2.【答案】D
【解析】做这类是目时要注意词语的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等。D.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含贬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A.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C.兀兀穷年:比喻做事不辞劳苦。 【考点】成语的运用
3.【答案】B
【解析】A.搭配不当,应把“满足”改为“提高”;C.成分残缺,应在句子的结尾加上“的意识”;D.成分残缺,应去掉“在…下”或“使”。 【考点】病句的辨析
4.【答案】(1)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2)但使愿无违 (3)苔痕上阶绿 (4)何人不起故园情 (5)海内存知己 (6)山河表里潼关路 (7)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示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6
【解析】开放性试题,课内外符合题意的诗词均可。 5.【答案】C
【解析】这段话主要是讲网上阅读的缺陷的。语段第一句中有“显而易见”一词,因此要把“网络阅读”最明显的缺陷排在前面,那就是对眼睛的伤害,故②排在最前面;其次④指出网络阅读容易处于失控状态,然后③对④进行说明;最后填①。 【考点】句子的衔接
6.【答案】2016年青海武术散打锦标赛(在海东乐都)开赛(意思对即可)
【解析】新闻标题对整篇新闻起着概括作用,形式是“谁做了什么事”,拟写时可以结合第一段的导语进行。 【考点】对新闻标题的拟写 7.【答案】略。
可将备选词语进行分类,有的形容性格;有的形容品质,有的描述人与人相处,此处即指父亲对“我”。考生可依此挑选词语,根据父亲平时生活中对你影响深刻的方面写成一段话,表达对父亲的爱意、感恩和祝福,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和字数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 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 8.【答案】略。
【解析】活动方案要围绕“好书伴我行”这一活动进行设计,明确活动的主题、目的和活动形式。
【考点】对于活动方案的制定 9.【答案】略。
【解析】考生可从初中学过的课文里筛选出这四位作家的作品,选择让你印象深刻的主要人物。推荐理由可从该书的价值和影响、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人格魅力等方面人手。 【考点】对名著内容的了解 10.【答案】略。
【解析】回答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理由要充分,能够自圆其说,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和引证的方式进行。
【考点】探究某些问题时,是否有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1.【答案】略。
2/6
【解析】题目句式已经列出,仿写时注意选择恰当的喻体和恰当的动词,生动地说明阅读带来的好处即可。还应注意到例句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境的运用,仿写时若能化用诗词名句,更符合该感言的整体风格。 【考点】句子的仿写 三、古诗文阅读能力展示 12.【答案】C
【解析】“载不动许多愁”是把抽象的愁,赋予其重量,使读者具体可感,表现出作者内心愁之重,这不属于外在的行为。 【考点】对诗词的分析
13.【答案】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使得作者心中的万千愁苦清晰可感,似有千钧之重。
【解析】赏析时可以从修辞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进行。愁本来是没有重量的,这里却说害怕小船载不动,从修辞上讲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从表现手法上是化虚为实,表现出作者内心愁之重。
【考点】对句子的赏析。 14.【答案】(1)原因,缘故 旧,原来 (2)他,指曹刿 表语气,没有实际意义
15.【答案】(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16.【答案】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解析】战争胜利以后,曹刿对战争做了总结。第一次战机是两军对峙时的,曹刿说“彼竭我盈,故克之”,可以用“彼竭我盈”概括;第二次是追击敌人的时候,曹刿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以概括为“辙乱旗靡”。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7.略。(能抓住“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听从曹刿的正确意见”等要点,即可酌情给分)
3/6
【解析】人物的形象特点是通过其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如战前对“何以战”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政治上的无能;战争过程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表现出他军事上的无知;但是他在作战时能够听从曹刿的正确意见。 【考点】对人物形象的概括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判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按实情处理。”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四、现代文阅读能力展示
18.【答案】面对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陪伴母亲的时日渐短,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孝敬。(意思对即可) 【解析】文章第⑥段最后一句说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原因。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9.【答案】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先写大地再写空中最后写田里”的视角变化,“嫩芽”代表了春天里新生命的萌发,“起着水泡”表明生命的复苏或诞生,感受春天的美景是一家人散步的目的。
4/6
【解析】画线句子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的景色,属于景物描写。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初春的景色,富有生机和活力,这也是我们一家人外出的原因。 【考点】描写方法的识别及作用的分析
20.【答案】他们怕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及亲情的美好。
象征意义:中年责任之重大。肩负着赡养父母和抚养孩子的重任,对家庭、社会都充满了责任感。
【解析】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即字面义和象征义。字面上写我和妻子分别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是写出对亲人的关爱,写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整个世界”具有象征意义,说明我们责任重大。 【考点】对句子的理解 21.【答案】示例:不好。
理由:略。(能抓住“散步”的重要、我的责任、浓浓的亲情等要点,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散步”,因此要把“散步”放在前面,“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强调了我与这些人的关系,这是自己的亲人,自己责任重大。修改以后表现不出这一效果。这样写,也与后文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的描写顺序一致。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 22.【答案】pēi jué sù chún
【解析】根据字词写出拼音即可。
23.【答案】甜醅醇香、清凉、甘甜;具有极佳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原料易得,制作方法简单;既可自己食用,又可招待宾客,还可作访亲拜友的礼品。
【解析】对于青海人喜欢甜醅的原因可以从其特点、原料、制作方法等方面来回答。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它的特点:醇香、清凉、甘甜,人口绵软可口等;第三段介绍了原料、制作方法。原料易得,而且制作方法简单;第四段介绍功效,具有极佳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等。 【考点】有效信息的筛选
24.【答案】第一问:下定义、列数字、引用、作比较等 第二问:略。(能找出实例,并说明作用即可)
5/6
【解析】做这类题目时要知道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等。文章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是“甜酪”,是这样说的:甜醅使用……一种独特风味小吃”,这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了用什么制作,是一种什么东西;第二段对甜醅和酩酒进行比较,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甜酪历史悠久。 【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5.【答案】略。(能按要求说出任意两种,广告语能突出小吃的特点,具有宣传性即可) 【解析】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青海风味小吃,语言要简洁,而且要说出其特点。 【考点】广告词的拟写 26.【答案】略。
【解析】(一)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可从提示的词语中选,也可自拟词语,填人的词语即是写作的角度。人的本领是通过向他人学,向书本学,通过电视媒体学,或者在实践尝试中学会的。在所有学过的本领中,你曾经对学什么最感兴趣?你学什么付出得最多?你学会的哪样本领带给你的快乐最多?选一个感受最深的来写。这篇文章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要把自己学习的经历写清楚,故事情节要有曲折性,结尾有感悟,深化文章主题。
(二)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写作时首先要明确材料的内容。材料中老鼠为什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呢?因为它没有摆脱诱惑。是诱惑让它无法跳出米缸,自取灭亡。现实的生活丰富多彩,但同样充满着诱惑。如手机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同学迷恋手机游戏,而不能自拔,以致荒废学业;甜食香甜可口,有的同学不能拒绝,以致满口龋齿,严重肥胖,更有甚者,因不能拒绝诱惑,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写作时要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一点来写。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自己如何拒绝诱惑的经历,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阐述自己对诱惑的看法和处理意见。
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