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导学案

一、基础知识把握

1、请说出本课四首诗的诗歌体裁。 (1)《观沧海》是一首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 ; (3)《次北固山下》是一首 ; (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 言律诗、 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 、 、 和 。 其中 和 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比如本课的《 》就是一首律诗。

3、曲是一种与 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 》 4、文学常识

(1)《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是我国 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 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我国 伟大的 。被后世称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 著名 、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 ”,他的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可见其在以思乡为题材的古代诗词中地位有多高!这首曲中“天净沙”是 ,“秋思”是 。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碣( )石 竦峙( ) 澹澹( ) ....萧sè( ) cāng( )海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A.次北固山下。( ) .B.客路青山外。( ) ..C.海日生残夜。( ) .D.断肠人在天涯。( ) ...

7、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枯藤/老树/昏鸦,

D.断肠/人在/天涯。 ..8、填空:

(1)《次北因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 是: , 。 (2)《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 。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 , 。 二、自主阅读

1、读《观沧海》一诗,思考问题。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答: 。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答: 。 (3)诗中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的句子是哪句?

答: 。 2、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思考问题。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答: 。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答: 。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答: 。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3、读《次北固山下》一诗,思考问题

(1)标题中“次”的意思是什么?标题该怎样理解?

答: 。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答: 。 (3) 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4、读《天净沙秋思》一诗,思考问题。

(1)列举描绘的景物,看形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答: 。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答: 。 (3)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和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上》的颈联既写了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三、诗歌赏析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无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乐府诗 绝句 律诗 散曲(小令)

2、五言 七言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颔联 颈联 次北固山下 3、词 天净沙秋思

4、(1)东汉末年 诗人 建安文学 (1)唐代 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

(2)元代 戏曲作家 元曲四大家 秋思之祖 曲牌名 标题 5、jié sǒngzhì dàn 瑟 沧 6、A.次:停留、留宿 B.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C.生:升起。

D.断肠人:思念家乡的人。 7、D。应该为:断肠人/在/天涯。 ..8、(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二、自主阅读

1、 (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1)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愁心

(4)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3、(1)“次”是“停留”的意思;标题的意思就是指游学途中,在北固山下暂停。 (2)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诗人借景抒情,细致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乡愁乡思,也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4、(1)这首曲前四句都是名词(词组)并列,一个名词(词组)就是一个景物。后一句描绘的是行进在天涯路上的断肠人,共同形成了一幅萧索荒凉的深秋晚景图。特别是枯、老、昏、古、西、瘦、夕、断肠等词语的修饰作用,增添了景致的荒凉、凄楚,浑天黄日下,无不令人寸断肝肠。

“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恬淡美景,用在此处却成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更反衬出断肠人无家可归的凄苦心情。

(2)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为全曲点睛之笔,抒写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凄苦之情。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5、D。解析:“天净沙”是曲牌而非词牌;元曲四大家不包括王实甫,应为郑光祖 三、古诗赏析

1、C。C项“小桥流水人家”反衬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2、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