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研修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导人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板书:高尔基 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2、高尔基简介(指导阅读“作家卡片”)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轻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检查:

① 卡片出示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区分下列读音: “探、染、欣”是前鼻音, “ 芳”是后鼻音 补充:

多音字:假( )期 摇晃( ) 轻声字:儿子( ) 妻子( ) ② 朗读下列词语:

瞧 妻子 探望 芳香

染 休养 欣赏 盛开 姹紫嫣红 ③还有哪些词语没读懂? 三、细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读每一个自然段。 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3、听录音,学生体会。

4、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5、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思考:课文讲述了关于高尔基与他的10岁 儿子之间的哪几件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讨论,板书: 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根据上述板书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 五、综合训练 指导写字。 1、提示: “妻、瞧”: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要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 “染、芳、寄”: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 “欣”: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六、拓展延伸

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同学们想一

想,儿子的这封回信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指名说)

①爸爸,读了你的信,我知道我种的鲜花开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 ②读了你的信,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第 二 课 时

课前先学: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下列词语,注意加横线字的读音: 探望 染红 欣赏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养 赏 香 紫 红

3、课文讲述了关于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的哪几件事? 二、细读课文。

(一)导学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思考:这件事交代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交流 小结 ②试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 对比分析: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 高尔基的儿子10岁了。 交流、板书:只有 还没有

(2)引读:来到爸爸身边以后„„(板书: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 (3)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爱 (4)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2)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

(色:姥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3)随机指点: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4)试背诵。

5、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指名朗读。

为何高兴?认识打比方,说说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高尔基什么样的心情?

(3)试背诵。

三、细读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最后一节在信中也是一个自然段,但因为本文引用的部分结束了,所以是全引号。)

3、出示:“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这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 5、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 板书:爱

6、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7、试背诵第6—9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如果说儿子栽花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给高尔基带来了愉快;那么高尔基的信给儿子带来的又将是什么呢?请大家从老师这一省略号,展开丰富的联想,选择写一段话。

(2)出选择性作业。

A: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B:读后感,字数不限。 举例如下:

A读了您的信„„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新河中心小学 徐平 2014年10月23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